很多人光知道吃飯養生,卻不知道吃完飯後的時間,也是養生的關鍵。
飯後的某些壞習慣,可能會在無形中對腸胃造成負擔。若是長期不改正的話,嬌嫩的腸胃就會飽受折磨,不僅會影響消化功能,而且還容易誘發腸胃疾病。
飯後哪些壞習慣,要立馬改正呢?
第一個:立即躺下或坐下
生活中有太多人,放下碗筷的第一件事,不是立馬收拾和洗刷,而是找個舒適的地方坐著,或者躺著。
殊不知,人在吃飽飯之後,身體內大部分血液都集中在胃部,以便促進腸胃消化。若立馬坐下或躺下,就會導致胃部的血液迴圈不暢,影響食物吸收和消化。
第二個:立即進行劇烈運動
晚餐之後,很多人會選擇運動,畢竟只有晚上的時間更充裕一些。若是簡單的走路散步,還情有可原。
可問題是,很多人飯後選擇劇烈運動,像跳躍、跑步等運動。這些過於激烈的運動,會使腸胃受到擠壓,影響身體的消化功能。甚至,會引發慢性胃病。
第三個:馬上吃水果
按理說,水果是好東西,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纖維素,有助於消化。可水果再好,使用時間也得注意,不然就是浪費。
飯後立馬吃水果的話,水果中的糖分和酸性物質,會影響和刺激到胃酸分泌,加重腸胃的負擔,無法吸收水果中的養分不說,還會刺激腸胃。
第四個:立即喝茶或咖啡
放下飯碗,立馬就喝茶、咖啡,也是對腸胃傷害很大的行為之一。茶和咖啡中的物質,會刺激胃酸分泌,損傷腸胃健康。
尤其是茶葉中的鞣酸物質,還可能與食物中的蛋白質結合,產生不容易被消化的物質。對腸胃來說,傷害比較大,刺激性太強。
第五個:吸煙
對於煙民來說,“飯後一根煙,賽過活神仙”是他們的生活宗旨。每次吃完飯後,都會立馬吸煙,絲毫不考慮飯後抽煙對身體的損傷。
其一,飯後吸煙會損害呼吸系統的健康;其二,對胃腸道的傷害性也很大;其三,會影響食管黏膜的正常功能。
如何養成良好的飯後習慣呢?
1、適度活動
飯後可以稍作休息,然後進行一些輕鬆的活動,如散步、慢跑等。這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加速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2、合理飲食
注意飲食的均衡和多樣性,避免攝入過多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同時,要控制飯量,避免暴飲暴食。
3、保持良好的心態
心情愉悅,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對腸胃健康非常有益。因此,大家要學會調整心態,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
寫在最後:
飯後的養生之道,其實對大家的腸胃健康,還是至關重要的。生活中,一定要改掉不良的飯後習慣,從源頭上減輕腸胃負擔,預防腸胃疾病的發生。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