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以北京協和醫院為主的多家醫院減重科開診的消息,受到社會廣泛關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007年起開設了肥胖門診,迄今運作了18年。
由於患者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在專業醫生的處方裡,每個人的減重方案各有不同。但在坐診中,曾夢華還是發現,一些患者對減重存在較大誤區,就醫前也曾走過不少彎路。
目前大多數醫院設立的減重科都有著較強的醫療力量,以重慶的這家醫院為例,減重門診由胃腸外科、內分泌科、臨床營養科等多學科專家前來坐診,遇到複雜病例時,還會集中討論,這也使得每天的號源早早就被掛完。
來看一次病不容易,這是肥胖患者們最大的感受,但僅靠看一次病,還不足以解決全部問題,在臨床中,曾夢華常遇到患者堅持不下來、跟蹤隨訪不到位的問題。
體重需要長期管理,減重也不只能靠一日之功,而是要久久為功。
上周,由國家衛健委指導開展的“全國健康減重營”項目啟動,全國11家公立醫院被列入了首批健康減重營科普單位,該醫院就是其中之一,它們目前的減重營由病友自願參加,每周都會聚在一起分享心得、互相督促,醫生也會參與其中,為患者進行科普和個人化指導。
在減重營里,患者們大都慶幸自己能加入醫院的減重營。但對於全社會的肥胖人群而言,僅靠一家醫院的力量還遠遠不夠。
專業的器械、標準的動作,這群揮汗如雨的減重人士不是在健身房,而是在南京的一家社區醫院。
去大醫院看病太麻煩,去健身房又不適合自己,於是減重就被耽擱了。該社區醫院過去在接診中發現,常有患者抱怨自己得不到既便捷又專業的減重指導,於是2021年也開設了有自己特色的減重科。
由於做檢查、開處方、收費等環節都要受當地衛健部門監管,所以開在社區醫院的減重營頗受居民認可,每天都十分熱鬧。雖然該院已經有8名專業醫護在減重科工作,但工作量還是與日俱增。隨著各地減重科受關注度上升,如何滿足廣大患者需求仍值得關注。
來源:央視新聞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