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肝病患者已突破4億。近年來,脂肪肝發病率明顯升高,已成為我國主要肝臟疾病,且患者越來越年輕化。”上海市醫學會肝病專科分會主任委員、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楊長青表示。
2025年3月18日是第25個“全國愛肝日”,今年的主題為“中西醫結合逆轉肝硬化”。針對當前脂肪肝發病率升高、肝硬化患者連年增長的現狀,醫學專家給予回應。
2025年3月18日為全國愛肝日,上海市醫學會肝病專科分會科普與健康諮詢活動現場。上海市醫學會 供圖
肥胖、代謝綜合征是脂肪肝主要原因
在當日下午舉辦的2025年“全國愛肝日”上海市醫學會肝病專科分會科普與健康諮詢活動中,上海市醫學會肝病專科分會主任委員楊長青指出,2024年《中國肝病流行病學與疾病負擔》數據顯示,中國肝病患者已突破4億,包括6000萬酒精性肝病患者、2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臟脂肪過多積聚,不僅導致肝功能衰退,還會引發肝硬化、高血壓、糖尿病等嚴重併發症。脂肪肝絕非“小問題”,肝臟體檢應成健康管理“必修課”。
楊長青稱,近年來,脂肪肝發病率明顯升高,已成為中國主要肝臟疾病,且患者越來越年輕化。肥胖和代謝綜合征是中國居民健康體檢脂肪肝的主要原因。
“在患有脂肪肝的人群中,有近20%的患者會進展為脂肪性肝炎,而一旦發展成為脂肪性肝炎,就會逐漸引起肝纖維化,最終可能發展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甚至肝癌。”楊長青進一步表示,在大眾印象中,脂肪肝往往是胖人容易得的病,但其中不然,瘦人也會得脂肪肝,身型偏瘦的人群可能會因運動量小、熬夜、飲酒、腸道菌群失調、遺傳等因素導致脂肪代謝紊亂,從而引發脂肪肝。
為何肝硬化患者居高不下?
什麼原因導致中國肝硬化患者居高不下?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肝病科主任祝峻峰解釋,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長期膽汁淤積、藥物或毒物、肝臟血液循環障礙、遺傳和代謝性疾病、免疫紊亂、寄生蟲感染等病因,引得肝硬化發病率居高不下。
祝峻峰為患者做諮詢。受訪者 供圖
祝峻峰還指出,誘發肝硬化的因素還包括肥胖、嗜酒、高脂血症、糖尿病、化學藥品、保健品及過度勞累等等。肝硬化會導致門靜脈高壓、腹水、食管靜脈曲張出血、肝性腦病、肝癌等各種併發症,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
“自身免疫性肝炎也會導致肝硬化,需要引起重視。”日,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科主任、自身免疫性肝病領域專家馬雄同時提醒,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種由自身免疫反應介導的慢性肝臟炎症性疾病,其特點是肝臟的炎症和損傷。這種病症可以導致肝臟的結構和功能逐漸發生變化,最終可能發展為肝硬化。
馬雄為患者做諮詢。受訪者 供圖
值得注意的是,自身免疫性肝炎大多起病隱匿且緩慢,且多見於中年女性,“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早期與常人無異,病情進展后可出現乏力、嗜睡、皮膚瘙癢、食慾減退、黃疸等癥狀體征。如果體檢時會發現肝脾腫大、腹水等,建議好做進一步檢查、及時就醫。”馬雄說。
在祝峻峰看來,近年來,肝硬化發病也逐漸呈現年輕化的趨勢。因此,如何更好地科學護肝、逆轉肝硬化顯得尤為重要。
“當前,中醫藥和中西醫結合在為肝硬化的阻斷和逆轉帶來了希望,已經有文獻表明,早期肝硬化逆轉率已突破60%,肝硬化防治工作一方面需要實現早篩早診,同時患病後規範治療和持續管理也不容易忽視。”祝峻峰進一步表示,對於肝硬化患者,內鏡檢查也是相當重要的,可藉助內鏡檢查清晰觀察到患者食管和胃底的靜脈曲張狀況,一旦發現存在破裂風險,及時實施內鏡下預防性治療,有效預防消化道大出血。此外,根據患者情況,可進行肝穿刺、經頸靜脈肝內門腔靜脈分流術、脾切除等進一步明確病情和給予有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