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事可能很多人沒意識到,甚至狗也可能沒意識到:拉布拉多和人類共用肥胖基因。
研究團隊花了十多年時間,從狗的口水里提取DNA,最終得出的結論令人震驚。拉布拉多不僅是出了名的馋,而且它們變胖的基因,和人類的肥胖基因幾乎如出一轍。
在人類身上,基因決定了40%到70%的肥胖風險,剩下的歸因於生活習慣。換句話說,有些人無論怎麼努力都很難瘦,而有些人即使吃得隨意,也很難胖。
在拉布拉多身上也是同樣的邏輯。基因的影響力強大到,哪怕同樣的餵養方式,有的狗始終苗條,有的卻胖得像個小豬。
這其實很好理解。狗和人一樣,在進化過程中經歷了“食物充足—食物匱乏”的迴圈,身體機制為了生存,會盡可能多地儲存脂肪,以應對可能出現的饑荒期。這種機制靠的就是基因調控。
關鍵基因DENND1B就是個例子。帶有“問題”版本的DENND1B,意味著狗的體脂率會高出8%。而在人類身上,這個基因的影響力微弱,以至於此前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這一次,研究人員發現,DENND1B竟然能直接影響大腦對食慾的調節。
這涉及一種激素——瘦素(leptin)。
瘦素的作用簡單粗暴:脂肪越多,瘦素分泌越多,而瘦素的任務就是去大腦“彙報”:“脂肪夠了,不要再吃了。”
但問題出在受體上。瘦素是去大腦找“黑皮質素受體”(melanocortin receptors)彙報的,而DENND1B會干預這個受體的信號傳導,導致大腦對飽腹信號的感知發生偏差,最終結果就是,吃得更多,脂肪越囤越多。
這直接解釋了,為什麼有些狗餓得快,嘴饞,拼命搶食,甚至到處翻Laji桶找吃的。
實驗數據也驗證了這一點。那些基因層面有更高肥胖風險的拉布拉多,比基因正常的狗食慾更旺盛,騷擾主人要吃的頻率更高,看到食物就停不下來。而天生低風險的狗,即使主人不嚴格控制飲食,也不會輕易發胖。
這和人類高度相似。
在肥胖基因的影響下,控制體重的難度不是在於運動量,而是來自食慾本身。有些人天生就更容易餓,更難控制進食衝動。所以,瘦子不是更有毅力,只是他們的基因根本不需要太多毅力。
這裡有個非常值得注意的現象——導盲犬的基因肥胖風險更高。換句話說,優秀的工作犬,反而比普通寵物狗更容易胖。
這可不是巧合。因為訓練導盲犬的最大秘訣就是獎勵,而食物是最有效的獎勵手段。狗為了吃,可以做任何事情——這正是拉布拉多成為最佳工作犬的關鍵原因。
從進化角度來看,拉布拉多的馋,不是缺點,而是優勢。它們天生食慾旺盛,更容易被食物驅動,從而更容易訓練。
這正好解釋了,為什麼拉布拉多天生容易胖——它們的基因被人類選擇性地強化了食物驅動這一特性。
從更深層次來看,人類社會也一直在幹類似的事情。
某些基因,讓人更容易囤積脂肪,在農業社會,這是生存優勢,因為饑荒隨時可能發生。但進入現代社會,食物過剩,久坐生活成為常態,這種優勢反而成了負擔。
肥胖問題的本質,不僅僅是生活方式的問題,而是基因適應環境變化的問題。
DENND1B的發現,可能只是個開始。它指向了一個關鍵事實——肥胖,不只是控制不住嘴這麼簡單,而是大腦對食物的調控出了問題。
現在,已有的抗肥胖藥物主要針對“黑皮質素受體”這一通路。DENND1B的作用機制,或許能為未來的肥胖干預提供全新思路。
但問題是,這個基因真的應該被“修正”嗎?從進化角度看,它是自然篩選出來的。拉布拉多的馋,幫助它們成為最優秀的工作犬。而人類的肥胖基因,曾在漫長的歷史中幫助無數祖先活下來。
拋開現代社會對“身材”的審美偏見,這些基因的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但適應環境的變化,從來是個殘酷的過程。現代社會的食物供給,不再是過去的模式,而人類自身的進化速度,遠遠跟不上環境變化的速度。
這或許是當下肥胖問題越來越普遍的真正根源。所以,從基因角度看,這不僅僅是減肥的問題,而是適應問題。適應環境的變化,才是根本。
對於人,或許如此。對於拉布拉多,何嘗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