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中年人減肥,最有效的方法不是拚命運動,而是管理饑餓感
更新于:2025-03-26 01:12:26

這種情況在中年人里非常普遍——與其拚命消耗體力,不如學會管理饑餓感。

今天我們就從飲食細節入手,聊聊如何讓身體“安靜”下來,避免過度進食。

固定三餐時間,讓身體習慣規律

國外一項針對1300名中年人的研究發現,每天固定時間吃三餐的人,比隨意進食的人更容易控制食量。比如早餐固定在7:30,午餐12:30,晚餐18:00前完成,兩餐間隔不超過5小時。

實際操作中,可以準備一個定時飯盒:早餐裝兩個水煮蛋+半根紅薯+5顆草莓,午餐用藜麥飯搭配滷牛肉片和清炒蘆筍,晚餐吃去皮烤雞腿肉和蒜蓉西蘭花。

定時定量的進食節奏會讓身體逐漸適應“不需要額外加餐”的狀態。

用天然食材替換“假飽腹”食物

很多人吃完東西很快就餓,是因為選錯了食物類型。比如把白粥換成燕麥片煮的稠粥,加入一勺花生碎;用蒸南瓜代替土豆泥,淋一小勺芝麻醬;煮麵條時混入三分之一量的魔芋絲。

肉類選擇上,推薦帶軟骨的雞翅根或牛腱子肉,咀嚼時需要更長時間。每頓飯保證蔬菜佔一半體積,比如用200克涼拌萵筍絲墊底,再吃主食和肉類。

設計“防餓口袋清單”

下午3點和晚上9點是饑餓感高發時段。我的客戶隨身攜帶一個小密封罐,裝滿以下組合:5顆原味腰果+1片無糖黑巧克力(可哥含量85%以上)+1塊拇指大小的風乾牛肉。

饑餓時先喝半杯溫水,再取1顆腰果和半塊巧克力咀嚼3分鐘。這個組合既能滿足對油脂和甜味的需求,又不會過量。

如果在家,可以立即整理衣櫃或擦拭傢俱,通過簡單的體力活動轉移注意力。重點在於提前準備,避免臨時選擇高熱量零食。

調整晚間光照

連續熬夜的人第二天平均會多吃20%的主食。建議晚上8點后關閉頂燈,改用暖光檯燈,窗簾換成遮光材質。睡前1小時避免刷手機,改為整理次日衣物或寫簡單的當日小結。

如果晚上確實有饑餓感,嘗試用50℃左右的熱紅茶(不加糖)搭配1片蘇打餅乾,小口啜飲5分鐘。

那位堅持調整三周的客戶反饋,現在晚上看電視時不再翻找零食櫃,早晨起床后也不會急著找麵包充饑。

真正的健康減重,從來不是對抗本能,而是找到與身體和平共處的方式。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