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跟你們說過多少次不要吃,你們就是不聽,現在好了......”看著父親的診斷報告,女兒泣不成聲。
多年飲食習慣不改,最終患上胃癌
葉叔,56歲,廣西欽州人。和許多老一輩一樣,年輕時日子苦,為了能在冬天讓家人照樣吃上青菜,他就開始自己在家腌制各種青菜。即便現在條件改善了,他還一直保留醃菜的習慣,每餐總要吃點,已經這麼吃了40年。
葉叔的女兒經常勸父親少吃,她說,早就知道吃醃菜不好,但他們老人習慣了,我們不讓吃也不聽。
幾個月前,葉叔開始覺得上腹隱隱疼痛,還有悶脹感,伴反酸、噯氣,他以為是老胃病犯了,並未在意,隨著癥狀不斷加重,這才去醫院檢查。
檢查後發現,5項腫瘤標誌物有4項明顯升高,進行病理檢查后結果顯示,葉叔患上(胃竇)黏液性腺癌。
醫生表示,雖然現在生活好了,很多老人的飲食陋習還是改不了,而經常食用醃制食物是導致胃癌發病的重要誘因之一。
指導專家:廣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外科主任醫師 黃名威
01 常吃醃菜、腌肉的地區,胃癌發病率高
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是消化道惡性腫瘤的高發國家,尤其是胃癌,每年都呈上升趨勢,年新發為40萬,而其中,江蘇、福建更是成為消化道惡性腫瘤的高發地區。
像江蘇,排名前5的致死癌症當中,消化道惡性腫瘤佔據了4位,以胃癌發病率最高,尤其是部分沿海地區,發病率達30/100000-50/100000,高於全球平均水準10/100000。對此,南京鼓樓醫院副院長、消化內科行政主任鄒曉表示:這主要是因為沿海地區的居民,在飲食上吃得可能都比較鹹,老愛吃一些醃制的食品,而醃制品里含有亞硝酸鹽,在進入我們胃內之後,會和胃內的蛋白分解物合成,形成致癌物亞硝胺,而亞硝酸胺是一個確定的致癌因素。
而福建省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發病率也是居高不下,尤其是胃癌。
福建協和醫院胃外科主任黃昌明表示,不少胃癌患者都出現在同一個家庭,集中發生,究其原因,除了遺傳因素以外,可能與這些患者的飲食生活相似、生活習慣接近。這些地區的人,特別愛吃海產品、乾貨,而乾貨醃制時,會產生大量亞硝酸鹽、亞硝胺等高致癌物;不僅如此,大多數人還都有抽煙喝酒、吃燒烤、煙熏、油炸類食物的習慣,而這些東西吃多了,便可增加胃癌的發病率。
其中不得不提到福州,胃癌的發病率可以排到全國中小城市前三位,這和福州人平時在吃鍋邊、魚丸、拌面都會放些蝦油有一定的關係。所以,他提醒,福建人應改善飲食習慣,盡量不吃蝦油,食用乾貨前要反覆浸泡清洗,盡量去除有害物質。
所以,想要預防胃癌,在飲食習慣上一定要多加注意哦!同時最好多瞭解一下胃癌的一些徵兆,很多胃癌患者一旦發現,就是中晚期,大大降低了生存率,所以為了提升胃癌的治癒率,要提高警惕,尤其注意將胃病與胃癌區分開來。
02 胃病和胃癌,癥狀易混淆
醫生提醒,由於將近70%的胃癌一開始的時候,癥狀都不是太明顯或者典型,如一些胃痛、噁心、嘔吐等,很容易被當做是普通的胃病,很少往胃癌上去想,所以基本都是自己買點胃藥吃一吃,而這樣一來,很容易延誤病情,也就導致了多數患者去醫院就醫時已經是晚期了。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建議大家多留意,尤其是一些胃病患者,發現以下異常時,及時就醫:
·胃痛發作的時候,服用止痛藥、胃藥都不見效,而且有加重趨勢,要警惕胃癌。
·腹痛頻率發生改變,沒有了以往潰瘍病發作的規律。
·過去,胃病發作的時候,食慾、體重以及體力受到的影響並不明顯,但是現在卻出現食慾減退、乏力和明顯的體重減輕。
·不明原因的貧血或者持續黑便。
如果出現上述癥狀,一定要警惕胃癌,及時去醫院做胃鏡篩查,幫助確診。
03 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胃鏡
家裡有胃癌遺傳史者;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有癌前病變患者,如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後殘胃等;有不良飲食習慣者,如吃醃制、高鹽食品,蔬菜水果攝入不足者;抽煙喝酒者等屬於胃癌的高危人群,建議這些人從40歲開始就應該定期檢查胃鏡,胃鏡檢查是診斷胃癌的最重要手段,不僅可以觀察是否存在病變,還可以取2-3毫米的胃黏膜組織做活檢來確診,以此幫助有問題的人可以早期發現與治療,提升胃癌治癒率。
胃癌治療難度大,致死率高,所以我們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前提防,發現異常,及時去醫院檢查治療,以此爭取降低危害。
*本文真實病例僅供參考,如需治療請諮詢醫生,切勿自行用藥
參考資料:
[1]鄭奎城,林曙光,鍾文玲,李曉慶等.福建省胃癌中高發地區居民健康和飲食調查研究[J].海峽預防醫學雜誌,2010:8-11.
[2]《莆田老兩口同一天查出胃癌 又同一天治好出院》.海峽都市報.2017-10-19
[3]《醃制食品增加患胃癌風險》.羊城晚報.2010-06-1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