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王苗苗
圖源:圖蟲創意
3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佈了50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9項標準修改單。這些標準與公眾日常消費的乳製品、肉製品、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嬰幼兒輔助食品、食品添加劑、消毒劑等密切相關。
新發佈標準包括:食品標籤標準2項、特殊膳食食品標準3項、食品產品標準4項、生產經營規範標準3項、食品相關產品標準1項、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營養強化劑質量規格標準8項、檢驗方法標準29項,以及《生乳》《滅菌乳》《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等9項標準修改單。
其中,為了避免這些聲稱對消費者的誤導,新的預包裝食品標籤標準明確提出,不允許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語對食品配料進行特彆強調。
很多食品企業利用消費者追求“天然”、不喜歡食品添加劑的心理,採用“不添加”“零添加”等聲稱吸引消費者購買。
“不添加”只是對於生產過程的描述,與食品終產品中配料或成分的含量並不完全等同。
以某款“果汁飲料”舉例,飲料的標籤上寫了“不添加蔗糖”,但其實蔗糖只是“糖”這個大家族中的一種,同時果汁中本身含有大量糖分,因此這類產品所聲稱的“不添加蔗糖”,絕不等於產品中不含有糖,容易誤導公眾。
有些含糖飲料會使用“不添加甜味劑”的聲稱吸引消費者,卻造成了消費者認為產品中沒有使用食品添加劑的誤解。更有產品會聲稱不添加某單一品種的食品添加劑,如不添加某一種甜味劑,實際使用了其他甜味劑作為代替,影響了消費者的正確認知。
禁止預包裝食品使用“零添加”“不添加”,是為了使消費者正確瞭解食品標籤資訊,更科學、更自主地選擇食品,避免使消費者盲目關注這些宣傳用語,忽略了產品真實屬性,對食品安全和健康造成潛在風險。
此外,根據新標準,食品名稱中提及的配料或成分,需在食品標籤里標示含量,如燕窩月餅需標示燕窩的含量。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標準中心主任朱蕾說,新標準強化了定量標示要求,就是要規範行業亂象,引導正確消費認知。
(時代財經王苗苗 綜合自央視新聞、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