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電影《水餃皇後》官宣定檔,催淚與勵志交織的預告片一出,瞬間引發了人們的期待。
馬麗飾演的臧姑娘,在走投無路之後,以包水餃擺小攤謀生,最終成為名震一方的“水餃皇后”。
● 電影《水餃皇后》劇照
而這個勵志大女主的原型,正是灣仔碼頭創始人、有“水餃皇后”之稱的臧健和。
而臧健和的故事,遠比電影傳奇。
她被丈夫拋棄,為了撫養兩個女兒,從擺攤賣水餃做起,到最後成為全球華人的“水餃皇后”。
和劇中營造出的童話世界不同,她的身旁沒有默默付出的癡情王子,也沒有可以倚靠的貴人,從一開始就是單打獨鬥、赤手空拳,最終憑著驚人的韌勁,在他鄉闖出了一片天地。
01
1945年,臧健和出生於山東的一個農村家庭,由於家裡條件艱苦,5歲就開始跟著大人下地幹活,也養成了她自強自立的性格。
14歲那年,父親留下妻女外出打工,這一去便音訊全無。
為了説明母親承擔家庭的重擔,臧健和決定輟學,去一家醫院當護工。
在那裡,她遇到了一位來自泰國的華僑醫生,這位醫生儒雅風趣,給了孤獨的臧健和以慰藉。
兩人在青島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還有了兩個女兒。
1974年春天,丈夫收到泰國的來信,得知父親病逝,急需他回家料理後事。
本以為很快就能回來的丈夫,卻一去不復返,並且在三年間杳無音信。臧健和心急如焚,擔心丈夫出事,於是辭去工作,帶著女兒踏上了尋夫之路。
幸運的是,她在泰國輾轉找到了丈夫。
不幸的是,丈夫又娶了一個女人,還生了一個兒子。仿若晴天霹靂,讓剛剛看到曙光的臧健和再次墜入谷底。
婆家願意收留臧健和母女,但她必須接受丈夫的另一個妻子和兒子。
思慮再三,臧健和決定放棄這段婚姻。她沒辦法和其他人共用丈夫,更重要的是,在泰國一夫多妻和重男輕女的社會環境下,她擔心兩個女兒無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將來永無出頭之日。
為了女兒的前程,她決定孤身帶著她們回國。那一年,她32歲,大女兒8歲,小女兒才4歲。
在回國的路上,臧健和覺得前方充滿了迷霧,回到家鄉,該如何面對家中的父老鄉親?
於是在香港轉機時,她做了一個足以改變命運的決定——
留下來,闖下去。
02
臧健和根本不會粵語,但憑著敢闖敢拼的一腔孤勇,她租了一間4平方米、沒有窗戶的小屋,開始了在香港的打拚生活。
人生地不熟,沒有文憑,又沒有一技之長,她只能干最臟最累的零工。
最多的時候,她一天打三份工,一天要幹將近20個小時,睡眠時間只有三四個小時。
她自嘲“命如草芥”,卻硬是為了女兒活成鋼筋鐵骨,一個人咬牙扛下了所有。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麻繩專挑細處斷。一次,臧健和在幹活的時候意外摔傷,腰骨嚴重裂傷,被送進醫院,又查出患有糖尿病。
老闆不僅拒絕賠償,還辭退了臧健和。
香港社會福利署得知情況後,要給她救濟,每個月的“公共貢獻”比她打一份工的工資還高。在很多人看來這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但臧健和又犯了倔,毫不猶豫地謝絕了。
因為她來到香港是打拚的,而不是想成為社會的包袱。凍死迎風站,餓死不彎腰。如果靠救濟維生,只會喪失鬥志,對她和女兒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
有人看她一個人辛苦,勸她改嫁,或者幹點輕鬆的活。在這個笑貧不笑娼的時代,她大可以走走捷徑,活得輕鬆一點。
但臧健和不願意,作為一個母親,她肩負著兩個女兒的未來,如果她行得不正,女兒也會走歪。
時過於期,否終則泰。很快,臧健和的人生迎來了轉機。
因為生病在家,一個同事來家裡看望她,家裡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東西招待,臧健和就親手包了一份餃子煮給同事吃。
正是這一盤餃子,改變了她的命運。
03
臧健和包的餃子,個頭大,味道香,令同事讚不絕口。同事還說,你這手藝,一點不比餐廳大廚的差,還不如去賣水餃。
同事一語點醒夢中人,臧健和決定去熱鬧的灣仔碼頭擺攤賣水餃。
那時的香港還沒地鐵,市民要在香港和九龍之間往返,主要靠輪渡。所以灣仔碼頭是重要的交通樞紐,來往過客人頭湧動,絡繹不絕。
租不起攤位,她就用破舊的木頭做了一輛手推車。第一次出攤的時候,臧健和心裡很不是滋味,覺得抬不起頭,伴隨著手推車吱吱扭扭,心裡有個聲音一直在回蕩:健和啊,你怎麼淪落到這個地步?!
但這種羞赧和自我懷疑的情緒並沒有持續很久。
多年後,臧健和仍然記得,她的第一批客人,是幾個剛打完球的學生。她懷著忐忑的心情為他們端上水餃,緊張地期待他們的反應。當她聽到一個學生大呼“好好吃!”后,一顆懸著的心終於落地。
第一位客人的肯定,給了臧健和莫大的鼓勵,也傳遞給她繼續走下去的勇氣。
每天晚上的灣仔碼頭,都能看到一個女人帶著兩個小女孩,推著車賣水餃,風雨無阻。
憑藉著味美價廉,臧健和在灣仔碼頭有了一席之地。客人越來越多,每天有固定的食客專門來買她的水餃。
看似一帆風順,其中的過程卻飽含旁人難以體會的艱辛。
當時,灣仔碼頭上的無證小攤販們,經常遭到“城管”的突襲。一旦被抓到,就要面臨處罰。
所以每次出攤,8歲的大女兒幫臧健和賣水餃,4歲的小女兒則幫媽媽望風。只要發現城管來了,母女三人便推車就跑。
有一次,旁邊的攤販帶了一隻可愛的小狗,小女兒只顧和小動物玩,把自己的“職責”忘得一乾二淨。結果好巧不巧,那天城管來了,將正在賣水餃的臧健和抓個正著。
小女兒很自責,忙哀號著向城管叔叔道歉:“是我的錯,不是媽媽的錯!”
臧健和看著兩個大哭的女兒,她既心酸又自責,在本該無憂無慮的童年,女兒們卻過早地承擔了人生的風吹雨打。
她一把攬過女兒,母女三人哭作一團。城管見狀也不忍心,決定網開一面。
那之後,臧健和下定決心,要繼續努力,一定要將生意做大做強,做一棵能為女兒們遮風擋雨的大樹。
雖然是擺攤的小本生意,但她非常注重品質,很珍惜口碑。所以對水餃的口味和品質都有嚴格的要求,絲毫不敢懈怠。
她用料新鮮且實在,而且十分注重衛生,每天堅持給餐具消毒。
她在細心收集顧客的意見之後發現,本地人不太喜歡北方餃子的厚餃皮,更喜歡皮薄且筋道的。
於是她跑遍了香港的餃子館,嘗試了多種麵粉,對餃子進行了數次改良,做出了更符合香港人口味的水饺。
就這樣,她的生意越來越好,最火爆的時候,6小時就賣了1000個餃子。
一位記者在吃了臧健和的水餃之後,回去便寫了一篇文章,報導了臧健和的故事,並向讀者推薦她的水餃。
於是,臧健和的故事很快在香港传开。全港的人都知道了灣仔碼頭有一個臧姑娘,她的水餃味美價廉。人們大老遠慕名前來,只為嘗一嘗傳聞中的水餃。
她的水餃也有了一個名字,這便是後來在華人世界家喻戶曉的“灣仔碼頭”。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踏踏實實做事的臧健和,迎來了人生中最重大的一次轉捩點。
04
1983年,在一個派對上,臧健和的一個表姐帶去了灣仔碼頭的水餃,沒想到竟然引起了日本大丸百貨老闆的注意。
原來他一向挑食的小女兒,竟一口氣吃了20多個餃子。這位老闆覺得,提出要和臧健和合作。
對於小攤販臧健和來說,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但臧健和見到日本老闆後,第一句便問,“我和你合作,我的水餃還叫‘灣仔碼頭’嗎?”
對方被臧健和的“天真”逗笑了,“當然不可能,到時候它就是日本餃子了。”
臧健和當即一口回絕,我的餃子只能叫“灣仔碼頭”,而不叫“大丸”或是什麼其他的日本牌子。
那位日本老闆也沒想到,這個女攤販竟然那麼硬氣,但架不住她有技術在身,對方還是妥協了。
最終,“灣仔碼頭”水餃經過包裝,正式入駐日本大丸百貨店,臧健和也自此結束了她的小販生涯。
餃子一經上架,便受到了大眾的歡迎,橫掃香港飲食界。1985年,臧健和乘勝追擊,開辦了第一家水餃工廠,從白手起家的女戰士,搖身一變成了商界的女強人。
臧健和深知,顧客是自己的衣食父母,如果當初沒有顧客的寶貴意見,就不會有今天改良版的水餃。
所以即使開了工廠,她依舊格外重視顧客的反饋。
有一次,一個顧客說自己買的水餃,煮了兩盒全部開口。
臧健和得知後立刻開會,結果發現是工廠來了一批新工人,培訓做得不到位,才出現了問題。
還有一次,顧客在餃子裡吃出了一條麵粉袋子的殘線。道歉之餘,臧健和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這次是線,下次會是什麼?
她立即讓人買了機器,規定麵粉開袋后一定要加一道篩籮工序。
正是這種一絲不苟的態度,使得臧健和的生意越做越大,相繼開辦了三家水餃廠。
1997年,灣仔碼頭與美國著名食品公司通用磨坊(General Mills)達成合作,創建了1200平方米的現代化廠房。隨後灣仔碼頭走出國門,在美國開創了灣仔碼頭炒菜系列和速凍晚餐盒,受到海外華人和美國人的一致喜愛。
有人曾這樣評價,在美國人心目中,灣仔碼頭就代表著“中國美食”。因為是它教會了美國人怎麼做中餐。
1998年,臧健和帶著她的水餃進軍內地市場,迅速成為內地速凍食品界的領跑者。到了1999年,“灣仔碼頭”品牌銷售額高達5億元。
再到後來,“灣仔碼頭”已經成為一個文化符號,是華人的味道,是家鄉的味道。
2000年,臧健和榮獲第四屆“世界傑出女企業家”大獎。在 40位獲獎者中,她是唯一一位用中文發言的企業家。2006年,她又榮獲“世界傑出華人獎”。
“一個女人,在困難中的態度和意志會影響孩子一輩子。作為母親,千萬要有一點精神。”憑藉著不懈的努力,臧健和實現了最初的願望,將兩個女兒送出國深造。孩子們也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學成歸來後繼承母親的衣缽,幫忙打理公司事務。
在改變自身命運的同時,同時臧健和也不忘回饋社會,她用自己的奮鬥歷程激勵千千萬萬創業的姐妹,告訴她們“女人一定要自己救自己”。
她積極投身公益事業,熱心教育事業,在大學成立“臧健和教育基金”;
她關注偏遠地區的發展,向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捐款,在陝北地區建造母親水窖,解決村民的用水問題;
她關愛老人群體,並在青島捐款建造養老院,用自己的餘力反哺家鄉。
2019年2月,73歲的臧健和因病去世,截至她去世,灣仔碼頭在全球擁有15個生產基地,年銷售額超60億元。
斯人已逝,她的“灣仔碼頭”傳奇仍在繼續,而她的“獅子山精神”,也依舊影響著後人。
究竟是什麼讓一個絕望中的女人絕地反擊,書寫了屬於自己的神話?
是不服輸、不認命、不妥協的韌勁,是身處泥沼,也不忘仰望星空的豁達。
如果你正身處逆境,不妨看看臧健和的故事。
來源:最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