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新一季“浪姐”(《乘風2025》)開播,在葉童、王珞丹、吳宣儀等一眾熱門選手中,演員李晟“登頂”了。
對於這條消息,不同代際的網友反應不一:
60/70後:李晟是誰?
80/90後:哦,雷劇《新還珠格格》的“小燕子”。
00後:我早年的白月光,你回來了!
01 演員李晟意外“登頂”
“讓我們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策馬奔騰共用人世繁華……”
海邊、長髮、淡藍紗裙,李晟亮相初舞臺,憑經典曲目《當》引發全場回憶殺,將觀眾拉回《新還珠格格》播出的那年盛夏。
“我的白月光回來了!”
“00後表示,我看的是這一部的《還珠格格》!”
“我直接起雞皮疙瘩!我那刷了無數遍的‘新還珠’……”
“爺青回,我的燕子,我的十全十美,轟轟烈烈!”
“我的童年和青春都在這首歌裡面……”
2011年,李晟憑《新還珠格格》中“小燕子”一角進入大眾視野。
初舞臺一出,瞬間啟動大量00後觀眾記憶,讓“永燕CP”“紫燕姐妹情”等古早螢屏關係再度成為熱議話題。
有趣的是,節目播出後,李晟丈夫、演員李佳航發文打call。因拍攝《新還珠》而相識相戀的他們,在2015年領證結婚。
觀眾調侃:“小燕子怎麼和爾康HE了!”
霎時間,#李晟第一##李晟唱功##李晟李佳航##李晟拉高收視率##李晟會是第二個王心淩嗎#等系列熱搜持續衝榜。
節目之外,面對爆紅,李晟卻回應:“路還長,繼續跋涉吧。”
“特別感謝大家,因為我沒想過會有這麼多人在守護我,支援我,很感動。剛開始我就希望自己不要一輪游就好了,我和我朋友聊天我說我要保三爭一,這個‘一’就是不要一輪游。”
跨時空聯動滿足了觀眾對“童年白月光”的情感代償,網友用投票完成“遲到的應援”。單日漲粉超24萬、總票數破一百二十萬,參賽時只求“保三爭一”的李晟,以初舞台斷層第一的票數登頂,成為本季最大黑馬。
“你在台前唱回憶,我在幕後投青春”,成了最動人的雙向奔赴。
02“終於到了可以用手機投票的年紀”
隨著節目播出,有觀眾發現節目中李晟鏡頭寥寥。網友戲稱其為“枯葉蝶選手”,調侃節目組再一次押錯寶。
關於“鏡頭少”,李晟在直播時回應:“我覺得沒有啥對不對的,總有人鏡頭多,總有人鏡頭少,因為我一直覺得觀眾是非常敏感的,你只要努力了,你只要在做自己該做的事情,觀眾就一定會看到你。”
“你在正片裡藏起的努力,我們在二創里拼回來”,觀眾開始自發組織“救援行動”:充會員投票、挖掘未被突出剪輯的努力片段。李佳航超話變身應援站,甚至連“皇阿瑪”邱心志都留言:“小燕子單純善良,晟最棒!”
“都不看好你,偏偏你最爭氣!”
“我也終於到了可以用手機投票的年紀。”
“最好的小燕子,為你投一票!”
3月26日晚,湖南衛視宣佈將重映《新還珠格格》,被網友視為一種及時“聽勸”。
“當經典乘風而來,這個夏天,00後的小燕子李晟又飛回來啦!今晚24:00,湖南衛視驚喜重映《還珠格格之燕兒翩翩飛》!不見不散!”
重映《新還珠》的消息一出,在社交平臺掀起一場“新舊還珠迷”的大討論。老版粉絲痛心“魔改經典”,00後觀眾卻歡呼“DNA動了”。
“模仿痕跡太重”“演員年紀偏大”“不夠水靈”……回看當年,李晟版《新還珠格格》爭議不小。該劇播出後,僅獲得5.4的豆瓣評分。
因此,李晟以一曲《當》喚醒無數觀眾對《新還珠》的青春記憶時,大批量老“還珠”迷表示不解:
“90後對這版‘還珠’真的無感,果然每個年齡段都有不同的偶像。”
“真的受不了了,這個看不進一點兒……”
“新版當年是雷劇來著,怎麼就白月光了?”
03 從“雷劇”女主到“00後白月光”
近年來,《新還珠》被頻頻“翻案”。
長、短視頻平臺上的趣味解說層出不窮,《新還珠》被二次創作為“古裝甜寵+搞笑番”。李晟的“甜野小燕子”與海陸的“淚失禁紫薇”,恰好貼合Z世代對“去沉重化”敘事的偏愛。
老劇迷質問“評分5.4的雷劇憑什麼翻紅”,新劇迷反擊“我們吃的電子榨菜要你管”——一身反骨的00後觀眾不僅將新版“小燕子”投上第一,還直接“開炮”:
就喜歡《新還珠》,那咋了?
“我是06年的,就喜歡新版,刷了很多遍。”
“哪個年齡段都有自己的童年,沒必要覺得自己的才高貴!”
“新版群像做得好,三觀正,沒有亂七八糟的狗血劇情,也很熱血,為什麼不看?很好看啊!”
李晟的爆火登頂,既要歸功於她在節目中可圈可點的唱功,又離不開“小燕子”“驕傲的葉凡”等過往螢屏角色,更得益於情懷加持與“代際審美”的變化——這場拉鋸背後,實則是不同世代對“正統青春”的定義權爭奪。
面對改動頗大、加入原創角色的《新還珠》,老劇迷們覺得槽多無口:“看過老版才有資格評價演技”“新版觀眾審美降級”“你們這群小屁孩懂什麼”……
而當年電視機前的小劇迷如今已活躍於互聯網,聯手將所謂的“雷劇女主”李晟送上斷層第一,當作對逝去青春的溫柔懷念: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還珠’,我的青春拒絕被定義!”
“當年我在電視前追更,現在終於能用手機為你投票”,這些成長於瓊瑤劇黃昏時代的年輕人,正完成對童年偶像遲到的應援,也正完成對青春的自我正名。
當“回憶濾鏡”與“時代審美”激烈碰撞,或許更需追問:被切割成不同版本的青春,是否一定要在代際鴻溝中分個高下?
老版《還珠格格》誕生於世紀之交,承載著70後、80后、90後在VCD租賃店與暑期檔的集體狂歡;而《新還珠》則是00后等觸網一代的“電子榨菜”,與《愛情公寓》《花非花霧非霧》等共同構成新的螢屏記憶。
而舊版與新版不同的自我表達,都在各自時代完成了對當下痛點的回應。
何必因為審美的代際更迭而困擾呢?曾經看《渴望》《芙蓉鎮》《大明宮詞》的那群人,難以欣賞千禧年間的偶像劇;現在的小朋友不瞭解“天涯四美”的風采,但提起他們的愛豆,80、90後腦海也是一片空白。
當我們為“正統”爭得面紅耳赤時,或許該再聽聽這首串聯起不同年代的《當》:讓我們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策馬奔騰共用人世繁華,對酒當歌唱出心中喜悅,轟轟烈烈把握青春年華……
就讓不同版本的青春“轟轟烈烈”吧,經典從未消失,只是有著不同年齡的觀眾。而無論何時,那些年少時飛馳而過的瞬間,都同樣珍貴。
中國新聞網(ID:cns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