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請把我留在,在這春天裡……”
一首汪峰原唱的歌曲《春天裡》,被兩個“草根”唱出別一般的風格。
他們曾站在北京地下通道的寒風裡,用一把吉他唱出無數漂泊者的心聲,他們也曾站在《星光大道》和央視春晚的舞臺上,用沙啞的嗓音詮釋著自己的夢想。
他們就是旭日陽剛,一個叫王旭,一個叫劉剛。
然而,夢想是一道光,也是一道影。
成名後名利所帶來的分歧、外界的質疑、原創能力的瓶頸……讓一切來得快,去得也快。
而現在距離他們大火已經過了十幾年,如今他們生活過得怎麼樣?這些年又都發生了什麼?讓兩個人的人生走向完全不同的岔路口......
王旭出生在河南農村,有一個姐姐一個妹妹。三歲那年,王旭的父親意外離世,家庭的重擔全部落在母親一個人身上。
王旭的母親是老師,對教育格外重視,知道王旭喜歡唱歌,便從學校的音樂老師那裡借來許多書,讓他學習。
起初王旭只能看懂一些皮毛,但當他將書中的知識運用到自己身上時,漸漸地,唱功隨著努力有所提升。也因此,他對音樂更加癡迷。
因家境不好,初中畢業后,王旭就進入了農場當工人,起早貪黑,幹著最辛苦的活。對於王旭來說,最好的解壓方式就是唱歌,他唱民歌,也唱流行歌,唱的最多的是每年春晚時的一些歌曲。
那時,最令他印象深刻的一首歌叫《我的未來不是夢》,每每聽過一遍王旭都心潮澎湃。
1988年,王旭所在的縣裡來了一個歌舞團招演員,王旭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唱了一首《大約在冬季》。團長一下子被他的歌聲所吸引,希望他能跟隨歌舞團一起演出。
但關鍵時候王旭猶豫了,他把母親的辛苦看在眼裡,還想繼續在母親身邊幫她承擔一些生活的重任。
即便團長帶著十幾名演員去他家裡拔了一天的花生,王旭都沒有鬆口。
其實王旭的內心十分後悔,但他也深知現階段不是最好的離開時間。
後來,等妹妹長大些,母親不再那麼勞累時,為了補貼家用,王旭決定外出打工。
剛開始他當搬運工,去過陝西、新疆等地,收入平平,於是他又回到了家鄉。
一次在家鄉的酒席上,他唱了幾首歌,吸引了一個女孩的注意。
那個女孩就是王旭後來的妻子蘭芝。1988年兩人結婚,第二年他的兒子玉龍出生。
那時,一家三口幸福的過著平凡的日子,可越是平凡的日子,王旭心裡那股躁動就越是無法平息。
終於,他還是做了一個讓所有人都不解的決定——離家出走。王旭知道,如果這輩子不去闖一次,他會後悔一生。
但現實給了他狠狠一擊。
離家出走後,王旭找到一家歌舞團,憑藉響亮的嗓子順利入職。但歌舞團工資不高,一場演出掙幾毛錢,飯都吃不飽。
直到1992年,他終於鼓起勇氣踏進家門,他愧疚地對妻子說:“我攢了幾千塊錢,不然不敢回來看你。”
妻子流著淚數落他的不負責任,他沉默不語。他終於明白,音樂是他的夢想,但家才是他的歸宿。
日子歸於平靜,一家人過著普通人的生活,種地、務農,雖不富裕,但至少安穩。
可生活還是貧窮,家裡吃的不缺,就是沒錢花。最苦的時候,十幾天沒見過一分錢。
一次兒子說想吃方便麵,但王旭和妻子都沒有錢,只能讓兒子轉移注意力,一家人比賽誰吃的饅頭最多。
直到2000年,等兒子年紀大了些,王旭決定去北京,他還想實現自己的歌手夢,給家裡掙更多的錢。
剛到北京時,他要多攢些錢,於是擺過地攤,賣過水果、蔬菜,甚至做過煎餅,但生活依然艱難。
後來他在鍋爐房燒鍋爐,樓上正好是一家KTV,沒人時,他就偷偷跑上去唱歌。可還沒唱多久,KTV倒閉了。
2003年9月份,王旭第一次背著吉他來到公主墳地下通道,剛開始他沒有膽量唱歌,只戴著帽子低著頭,輕輕彈著曲子。
過了一會地下通道來了一對母女,母親問女兒“叔叔彈得好嗎”,女兒回“彈得真好”。隨即女孩便對王旭說:“叔叔你會彈琴,請問你還會唱歌嗎?”
那一刻王旭內心十分緊張,但靦腆踏實的他淡定地說“會啊”,女孩便邀請王旭演唱一首《小草》:
“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從不寂寞,從不煩惱,你看我的夥伴遍及天涯海角。”
當時,王旭感覺這幾句歌詞彷彿就是在唱自己,隨後,母女倆給了王旭兩塊錢,女孩的鼓勵也讓自己有了一些信心,便開始了彈唱歌曲。
每個週末,他會帶著吉他去地鐵站唱歌。他不指望靠音樂翻身,只是不想徹底放棄它。
也正是在這裡,他遇見了劉剛。這個未來與他一起唱遍大江南北的男人,成了他命運的轉捩點。
劉剛來自黑龍江,小時候吃百家飯長大,後來參了軍,在軍營里愛上了唱歌。退伍後,他坐上了開往北京的火車,開始了北漂生活。
剛開始他和姐姐一家三口住在一個幾平米的小屋子,姐姐借給他200元,供弟弟擺地攤。
後來劉剛還做過搬啤酒的工作,通常一天得搬一百多箱,不管颳風下雨,劉剛始終沒停下搬運的步伐。
可不管做什麼工作,劉剛都覺得這不是自己想要的,於是他辭了職,開始了街頭賣唱的生活。
可這條路,並沒有他想像得那麼簡單。
街頭賣藝充滿不確定性,也伴隨著諸多危險。那時候,他學會了在人群中辨認出善意和惡意。某天晚上,地下通道里人煙稀少,一個喝得醉醺醺的男人晃晃悠悠走來,嚷嚷著要點歌。
劉剛想著,畢竟是“觀眾”,便開口唱了起來。可剛唱到高潮部分,那男人突然伸手掐住他的脖子,嘴裏胡言亂語。劉剛嚇得不輕,卻只能強裝鎮定,低聲勸他鬆手。
那是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一個人的漂泊是多麼無依無靠。
直到他遇見了王旭。
剛開始王旭見劉剛在地下通道唱歌,想等劉剛走後自己再過來,便問劉剛什麼時候走。
劉剛向來幽默,笑著對王旭說:“這還擺著一把琴呢,今天可能沒你時間了。”王旭就知趣地走了,心想今天你不讓我唱,明天我早點來,也不讓你唱。兩個人就在心裡默默“較上了勁”。
這是他們第一次相遇,劉剛演唱了一首齊秦的《冬雨》,劉剛的歌聲給王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後來他們慢慢相識,找到了彼此的共鳴,兩個背井離鄉、為了音樂執著的人,成了兄弟。
那一年,汪峰寫了一首《春天裡》,但很少人聽。
可王旭和劉剛卻偏偏對這首歌情有獨鍾。他們站在地下通道里,一遍遍地合唱著這首歌。
“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請把我留在,在這春天裡……”
一年後,一個普通的週末,王旭去劉剛家蹭飯,幾個人聊到興起,又唱了一遍《春天裡》,這時好友商海峰拿起手機,隨手錄了一段視頻,發到網上。
沒想到,這段視頻在短短幾天內引爆全網,播放量突破千萬。無數打工人從他們的歌聲裡,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紛紛評論:“感動哭了!”“希望我們可以過好我們的生活!”
這股熱度,很快吸引了《星光大道》節目組,,向他們拋出了橄欖枝。商海峰索性當起了他們的“經紀人”,王旭和劉剛選了各自名字中的“旭”和“剛”,給這個組合取了個名字——旭日陽剛。
他們曾說“旭日”代表是希望,而“陽剛”是他們追夢的堅強的模樣。
在《星光大道》的舞臺上,他們不帥、不時髦,甚至有些平凡普通,但他們的聲音乾淨有力,唱出了最質樸的情感。
那年他們一路過關斬將,最終拿下了亞軍的成績。
2010年11月,汪峰邀請了旭日陽剛到自己的上海演唱會當嘉賓,那也是旭日陽剛第一次在8萬人的場地給觀眾演唱。
隨後,央視春晚的邀請也來了。
2011年春晚,旭日陽剛站在舞臺中央,唱著那首把他們送上巔峰的歌——《春天裡》。
他們的故事,被無數人傳頌,演出邀約紛至遝來,商業價值飛速增長。
住在老家的王旭妻子深深替丈夫感到驕傲,劉剛的妻子也十分欣慰,她從未說過丈夫唱歌不務正業,一直支援著丈夫的歌唱事業。
可世事難料,很快他們就發現成名的路上布滿荊棘。
在旭日陽剛大火的第二年,汪峰明確表示:旭日阳刚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演唱《春天裡》,包括《怒放的生命》《北京北京》等歌曲。
曾經讓他們成名的歌,如今成了禁歌。
汪峰的理由很簡單:“如果永遠翻唱別人的作品,最終是不會長久的。”
並且汪峰也很重視版權問題:“旭日陽剛越來越頻繁地未經我和版權公司許可使用並演唱我的《春天裡》及我的其他作品”“任何一個藝人的作品及權利長期的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用於包括純商業演出(在內)的所有活動,有哪家公司和經紀人可以視而不見。”
有網友說汪峰是嫉妒旭日陽剛比自己火,對此汪峰回應:“如果我嫉妒我就不會帶他們到我的演唱會,也不會給他們版權去春晚唱《春天裡》了。”
汪峰稱當時他都想把春晚給自己的版權費全給旭日陽剛,根本不存在嫉妒,只是出於對版權的保護。
可汪峰的禁令,還是把他們打回了“原形”。他們曾努力嘗試原創,但現實擺在眼前:王旭初中沒上完,表達水準有限,自己也曾後悔為什麼當初沒好好念書。
劉剛倒是能寫歌,但他擅長的是情歌。而市場需要的是另一個《春天裡》,不是情歌。
最終,他們沒能寫出能超越《春天裡》的作品,他們站著的舞台越來越小,邀約也越來越少。
“沒有原創,終究走不遠。”這句話,成了他們最殘酷的寫照。
汪峰的禁令發佈後,旭日陽剛的熱度像泄了氣的氣球。他們發表視頻,向汪峰道歉,承認自己在音樂上的不足,坦言汪峰永遠是他們音樂道路上的恩人。
汪峰接受了他們的道歉,並說:“其實自己不求回報,但不代表事情可以改變性質,他們兩人自身的強大才是最重要的。”
可事實是,沒有《春天裡》,他們再也沒能重回巔峰。
商演逐漸減少,觀眾的新鮮感退去,旭日陽剛成了時代的註腳。他們依然在唱歌,只是,聽他們歌的人,越來越少了。
當名氣下滑,質疑和爭議也接踵而至。
劉剛,那個曾在地下通道唱歌的青年,在旭日陽剛大火后開上了跑車,一天,他在北京的公路上飆車,被網友拍下,迅速引發熱議。他承認錯誤,發文道歉。
可沒多久,又有人爆料他在社區和老人爭執,甚至一度傳出“拿鐵棍威脅”的說法。雖然劉剛堅決否認,但關於他的討論卻甚囂塵上。
負面新聞接連不斷,而組合內部的問題也在悄然滋生。
他們曾是並肩奮鬥的兄弟,可隨著名氣的起伏,曾經的惺惺相惜,也變成了無聲的隔閡。
或許是因為年齡差,王旭是六零后,可能更沉穩,劉剛作為八零后,可能更有幹勁,於是兩人看待問題的角度有所不同。
一次二人接受採訪時,王旭談到兩人想共同開一家公司,而一旁的劉剛給出了否定的答案:“他想開公司,我可沒有。”
坊間傳來許多“解散”謠言,雖都被他們一一擊破,但之後的幾年,兩人都各自有了自己的演出活動,再沒有像曾經那麼高頻率的同台演出了。
之後幾年,劉剛繼續在音樂的道路上摸索,他搭上了音樂人高進,推出了一張個人專輯,憑藉歌曲《懷念青春》拿下了2018年亞洲音樂盛典年度十佳熱門單曲獎。雖然熱度不及當年,但他依然在努力。
相比之下,王旭的選擇則更為平淡。
2015年,他現身北京,來到自己曾歌唱過的地下通道,望著熟悉的牆壁,再次彈起吉他。
他笑著說:“感覺這裡就是我的家,這裡就是天然的舞臺,想唱多久就唱多久,多舒服啊。”
“這次來到這裡唱歌就是想回來過把癮,回味一下當年奮鬥的點點滴滴,無論在哪裡,我都會堅持好好的把歌唱下去。”
同年,王旭48歲生日時選擇去工地慰問演出。不少工友在這天之前都激動的睡不著。
當天不少工友問王旭:“為什麼會在工地上過生日?”王旭回復:“我看到你們就像看到曾經的我,我曾經和你們一樣,搬過磚,栓過鋼筋,和過水泥,今年生日能和大家在工地度過,我很幸福。”
不少工友和他握手要簽名,紛紛說:“和他握手就能感覺到,他眼神里沒有高貴貧賤的距離感。”
“我覺得王旭還是我心中的王旭,一點都沒變,感覺他是兄弟,是一家人。”
“今天旭哥來給我們唱歌,感覺他就像一個長輩,不高傲,很親切。”
有人生來就是要站在舞臺中央,而有些人,終究會回到自己熟悉的土地。
這幾年,王旭和劉剛都投身短視頻領域,偶爾更新唱歌視頻,偶爾分享生活點滴。2021年,王旭在工地宿舍與網友互動,展示自己的日常。
去年,他還發了一個視頻,在農田裡揮舞著鐮刀,手法熟練,背景是一片遼闊的田野。
如今,他的短視頻平臺已有兩百多萬粉絲,每周都會更新演唱視頻。
劉剛的消息則少了很多,今年春節,兩人難得合體,發了一段新年祝福的視頻。
那些年,他們站在舞臺中央,接受萬人歡呼。如今,他們回歸普通人的生活。
很多人唏噓他們的結局,替他們感到可惜,可他們早已完成了那個“窮極一生可望不可及的夢”——他們唱過,紅過,站在春晚的舞臺上過。
經歷過大起大落的他們,更懂得什麼叫平平淡淡才是真。
如果人生是一場戲,他們已經演完了最輝煌的那一幕,至於結局,就像他們曾唱的那樣:“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請把我留在,在這春天裡。”
來源:富書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