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趙露思複出了。
沒有預想中的掌聲和鼓勵。
反倒是鋪天蓋地的嘲諷和批評。
01
趙露思重啟工作,用了一種特別的方式。
芒果台為她拍了一檔個人綜藝,叫《小小的勇氣》。
去偏僻的鄉村“見天地”,治癒自己。
我起初看到這檔節目,就覺得理念很矛盾。
關鍵在於,人很難會把出鏡拍綜藝這事兒當成一個療養專案。
去再多的村子,見再美的風景,終歸是被一群臉上長著攝像機的同事跟拍。
接受超載的曝光,為商業節目服務。
宣傳得再純粹,也藏不住商業化的創作思路。
怎麼自由地溜達,也局限於劇本的一畝三分地。
前兩天,第一期節目剛播出。
節目的口碑崩得很厲害,網上到處是對趙露思的討伐。
我看了看,主要有幾個點。
一個是她和山區的女孩聊天,問她有沒有拍過藝術照。
然後拿自己的藝術照給女孩看。
被罵“在別人挨餓的時候,不知道小聲咀嚼”。
還有一件事,是村裡有個手藝人爺爺,會做一些民族裝飾、鞋子之類的。趙露思本身就是學服裝設計的,很喜歡爺爺的手藝。
在聽說村裡只有爺爺一個人會這門手藝,沒人傳承的時候。
她很驚訝地問爺爺:“你自私了?”
藏族小女孩趕緊解釋,是因為沒有人學。
於是,趙露思被批沒情商。
剩下就是一些細節的問題。
比如她說自己不愛惜身體,之前拍戲只睡兩個小時。
在自己用拐杖之前,以為拐杖是老人權威的象徵。
就像平時演戲一樣,“家主”都會拄個拐杖。
還有她對自己和父母關係的評價——覺得父母沒給自己偏愛。
平時不打電話,各過各的生活。
但挺多人知道,趙露思的父母、爺爺奶奶都對她很好。
趙露思之前想解約的時候,也是她媽媽最先把合同翻出來要賠錢。
各種小細節堆積起來,變成了嘈雜的輿論。
目前,節目組已經把有爭議的幾個點刪減了。
但仍舊罵成一鍋粥,於事無補。
02
我恰好在節目被刪減的前夕看到了完整版。
看完節目覺得,網上的批評有些在理,有些是斷章取義。
像是趙露思拿藝術照給小女孩看的那段情節。
她們聊天的契機,是趙露思看到了小女孩的畢業照。
她們聊著聊著,發現小女孩長得和趙露思小時候很像(確實挺像)。
緊接著,趙露思拿出藝術照給女孩看。
也給她看了一些生活照。
敏感如我,都覺得趙露思對女孩沒有惡意。
她不止一次提到羡慕女孩、誇女孩漂亮。
和女孩聊天,聽說她和爺爺一起住,語氣有點沮喪。
趕緊說自己小時候也是和爺爺住的,爺爺還打鼾。
在和女孩聊到做演員的時候,趙露思告訴女孩,文化才是更重要的。
總的來說,趙露思對女孩是有點客套疏離,但談不上炫耀優越感。
另外,趙露思對手藝人爺爺的那句“你自私了”的確挺沒情商。
但到不了批評她自私自利,心眼壞的程度。
她後面感慨了一句“怎麼能沒有人學,我還是花錢學的”。
所以這句“你自私了”的問句,趙露思的前提大概是:不會有人不願意學,只可能是爺爺不願意教。
只是她不會表達,也有點“何不食肉糜”。
後來,趙露思還說爺爺手上的繭子是“手藝人的勳章”。
因為爺爺用手給自己擋陽光而落淚。
回家之後,給爺爺寄了一台嶄新的縫紉機。
而且不是那種“樣子貨”,很適合做民族服飾。
足見她當時的本意不是“攻擊對方”。
還有關於父母沒給她偏愛的說法。
是因為趙露思覺得,父母總是站在中立的角度上評價她的現狀。
她抑鬱、軀體化,父母會說:“你現在都這麼好了,別抱怨了。”
其實這是對抑鬱症患者最不能說的話之一。
每個人的心力不一樣,能經受苦難的程度也不一樣。
所以,苦難是無法通過外在去對比的。
縱使過得再好,每個人也都有外人看不透的陰鬱。
這時候,人總是希望最親近的父母、愛人站在自己這一邊,能有無條件地偏愛、托底。
一些絕對中立的話語,看似沒錯,卻成了一種無形的攻擊。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網友審判趙露思的安全帶、拐杖事件,我覺得,不必上綱上線。
有一些話,單拿出來和放在語境之中就是兩種意思。
沒人能滴水不漏地把所有話說得完美。
本意不是惡的,就已經足夠了。
03
看完整期節目,的確bug挺多。
趙露思給我一種強烈的力不從心的感覺。
她會在採訪時突然軀體化發作,出現腦霧反應。
眼神飄忽呆滯,然後流淚。
住在藏族女孩的家裡,只能搭帳篷做治療。
因為體力不支,在村裡走下一圈,累得氣喘吁吁,精力告急。
談起拍節目的感受,她只是覺得“沒有不適應”,而不是感到治癒。
另外,節目組還安排了一個和趙露思多次合作的小演員,陪她一起錄節目。
設置這個人物是巧妙的。
他精力充沛,活躍了氣氛,讓節目沒那麼乏味。
但小孩畢竟是小孩,需要趙露思的開解和教育。
節目組也說了,小孩的父母沒有跟著一起來拍攝。
作為臨時監護人,趙露思一定有不小的壓力。
格外擔心弟弟亂跑(也的確亂跑和缺氧了)。
總之,看完節目,反倒有種趙露思在強行營業的疲憊感。
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原因,讓趙露思非要接這份工作。
可能是焦慮工作,擔心沒有曝光。
或者是高估了自己的精力、被團隊要求儘快複出,但這個復出的時機,顯然不對。
節目組想拍出趙露思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的過程。
讓趙露思營造看淡一切的人生態度。
一邊治癒自己,一邊給觀眾指點迷津。
他們把這場旅行稱作在鄉村的陽光下「晾曬潮濕」。
讓觀眾看到趙露思的另一面,被她“小小的勇氣”打動。
但節目組忽略了。
趙露思的情緒不只是晾曬在耀眼的陽光下,還暴露在潮濕、嘈雜的公共環境之下。
她很難做到捂住耳朵,只面對生活的美好一面。
甚至連最基本的,把自由的情緒代入到工作里,都有些難度。
她現在最需要的,是放下執念,先「見自己」。
等心境轉變,能量提升,再去見複雜的眾生,見廣闊的天地。
04
前幾天,聽魯豫的採訪,聊到她有時像穿上了童話裡的紅舞鞋。
只能不斷“跳舞”,不知道如何停下來。
我當即思考,現在許多人都有一種「紅舞鞋思維」。
沉浸在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家庭的背景裡舞蹈。
有機會休息時,卻不知道該怎麼按下休止鍵。
趙露思穿著名為“精神和生活”的一雙紅舞鞋。
一些人諷刺趙露思的原因是,她展現了“精英的苦難”,他們理解不了一個人怎麼會有錢、有名又有病。
但這種情況出現在很多相似的人身上。
我一位多年好友,高學歷、好家境、多才多藝,但已經抑鬱很多年,覺得人生是一片廢墟,沒有發光點。
她說自己就像被關進了一個封閉一半的牢籠裡,看不見身後廣闊的出口。
只是在撬開面前的牢籠,試圖鑽出去。
或許趙露思也是一樣,抑鬱、焦慮,找不到出口。
她看起來很難接受工作的空窗期,為了撫慰自己,選擇無休止地旋轉。
網上有人猜測,她是故意用病情博流量,拿苦難做行銷。
我想,她恐怕沒有「惡」到如此地步。
她只是錯在,在不正確的時機選擇了一份不正確的工作,並在這份工作裡,展現了一部分不太高的精力和情商。
當然,也有一些溫柔純粹的閃光點。
只不過,很多人擅長把目光放在她做得不好的一面。
這次錯誤的試水,對趙露思來說,可能是一次巨大的打擊。
但也希望她能趁機停下腳步,提升心力,不被工作和生活的壓力脅迫著往前。
紅舞鞋的故事里,女主角穿著舞鞋,跳向火車軌道。
我始終覺得,這個故事該有另一種並不恐怖的結局。
是女主角閉上眼睛,拒絕被觀眾注視。
然後,停止在舞臺上跳躍、旋轉。
脫下紅舞鞋,才發現。
世界,平靜地一如往常。
圖/視覺中國
來源:七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