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旨在深度整合八十回脂評本與程高本后四十回的《紅樓夢》新修訂本,日前由浙江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該新修訂本是由暨南大學語言詩學研究所李應利(筆名石問之)研究員歷時九年而完成。
據李應利介紹,此前的《紅樓夢》版本已經經歷了三個大的演變階段:只有八十回的脂抄本階段、一百二十回的程高本階段、始於1982年的混合本(即用八十回的脂抄本拼配上程高本的后四十回)階段。
八十回脂抄本因無尾而令人遺憾無比;程高本因其前八十回失真嚴重,如今已日漸式微;各種混合本又因其前八十回與后四十回呈現明顯的兩張皮狀態,故而也備受詬病。
且不說《紅樓夢》后四十回,單就其前八十回而言,其本身也是一部未經充分整合的作品。
曹雪芹在創作《紅樓夢》的過程中,曾不斷地調整創作思路,即所謂“披閱十載,增刪五次”,但卻英年早逝,故而沒能完成前八十回的最後統稿工作,從而造成書中眾多的諸如人物年齡混亂、時序混亂、情節自相矛盾、敘事或斷檔或突兀等問題。至於後四十回,則存在的問題更加嚴重,這也是眾所周知的。
李應利認為,過去幾十年的《紅樓夢》文本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各個版本異文的比對、校勘和註釋上,在這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績,誕生了一批很有影響力的校本。
但在文本的修訂工作上,應該說是進展甚微,所以,《紅樓夢》的文本中至今依舊存在著眾多的互相矛盾、彼此衝突的情節。
如果把《紅樓夢》比作一條大河的話,版本之間的異文,大多數情況下只是類似河堤上的漏子,而情節之間的衝突有時則堪比決堤。漏子固然要堵,決堤豈可無視。只堵漏子而放任決堤,恰是很久以來的實際情形。
故此,李應利為新修訂本定下的目標是:沿著混合本的正確方向,致力於消除後四十回與前八十回的顯性衝突且盡可能地縮小兩者在敘事藝術上的落差,從而將混合本從目前的初階混合水準提升到高階混合水準,即從簡單的拼配狀態提升到真正的融合狀態。
與此同時,也捎帶將前八十回中因曹雪芹“五次增刪”等個人因素以及傳抄過程中的各種因素造成的文本缺陷進行系統性的修補完善,從而讓《紅樓夢》的文本整體上更加和諧,也更具藝術性,從此可以視為真正意義上的“一本書”了。
李應利研究員此前出版過《玉石分明:紅樓夢文本辨》和《見微知著:紅樓夢文本探》兩部紅學專著,深受學界好評,其中《玉石分明:紅樓夢文本辨》一書曾榮獲第三屆“馮其庸紅學學術提名”這一紅學領域最高獎項。
文|記者 何文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