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歷史名園(蘇州)蘭花藝術邀請展於蘇州滄浪亭盛大開幕。展覽圍繞“名園名蕙耀滄浪”主題,邀請了來自北京、廣州、上海、成都等20多家歷史名園代表,推送150余組(件)、近200盆精品蘭花參加展覽。
廣州蘭圃代表廣州地區歷史名園,攜兩組融合傳統與創新的蘭花藝術作品參展。廣州市人民公園管理中心(廣州蘭圃)榮獲最佳組織獎,其參展作品《獅舞蘭庭·剪影共生》更是脫穎而出,榮獲蘭花陳設組景獎金獎,向全國展現嶺南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當代活力。
《獅舞蘭庭·剪影共生》
非遺技藝啟動園林藝術
《獅舞蘭庭·剪影共生》的設計理念靈感源自嶺南園林代表——廣州蘭圃的“九獅獻瑞”疊石景點。該景點將“嶺南醒獅”的雄渾豪邁與嶺南地區的兜蘭、蝴蝶蘭、石斛蘭等蘭花巧妙融合,並融入非遺剪紙技藝,營造傳統與現代完美交融的意境。
活動當日,《獅舞蘭庭·剪影共生》成功突破地理界限,讓更多人通過作品感受嶺南園林獨特的韻味和風采。作品在現場收穫了大批粉絲,遊客們紛紛被“嶺南醒獅”吸引,掏出手機拍照記錄。
《幽蘭倚石》
禪意園林中的文人風骨
作品《幽蘭倚石》則以圓潤苔蘚石景為基底,精心烘托朱德元帥1960年贈予廣州蘭圃的“銀桿素”上午清雅風姿,借盆景的“咫尺千里”凸顯國蘭清幽,再現嶺南文人“以蘭喻志”的精神,也讓觀者在方寸之間感受幽遠意境。
此外,該作品還濃縮了蘭圃這座嶺南名園七十余載的文化積澱:苔石肌理間的微型蕨類恰似蘭圃“小中見大”的造園智慧,在僅5公頃的狹長空間裡,運用“化直為曲”“空間滲透”等精妙手法,創造出移步換景的意境。
為傳統園林可持續發展注入嶺南智慧
據介紹,作為傳統園林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單位,廣州蘭圃曾於今年2月承辦“廣東歷史名園推介會”,聯動廣東四大名園共商保護與創新議題。
作為嶺南園林活態傳承的踐行者,廣州蘭圃自2022年起便系統性推進歷史名園保護工程,成立歷史名園保護與修復的專業團隊,組織10余位專家學者研討論證《廣州蘭圃歷史風貌保護與修復研究報告》;同時組織編製廣州蘭圃歷史名園保護方案。
在非遺活化方面,蘭圃積極開展非遺壓花、精雕和麵塑作品展等活動,以“保護-活化-傳播”模式賦予傳統園林與非遺新活力,為嶺南園林的活態傳承和非遺創新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和寶貴經驗。
此次蘇州參展,蘭圃突破地域限制,以蘭為媒推動嶺南與江南兩大園林體系的互鑒共生,通過“非遺+園林”跨界模式為中國傳統園林可持續發展注入嶺南智慧。
文 | 記者 孫牧
圖 | 受訪單位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