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老北京的思鄉史
更新于:2025-03-26 02:08:18

本文轉自:山西日報

一部老北京的思鄉史

——讀侯磊散文集《北京煙樹》

  •   翻開侯磊的散文集《北京煙樹》,我發現,原來這座城市還有著如此細膩且豐富的一面。在這本書中,北京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地理概念,而是被作者用細膩的筆觸勾勒成一幅飽含深情的生活長卷。作者對故鄉的敘述,如緩緩流淌的河流,既有往昔歲月的波光粼粼,也有對故鄉變遷的深沉喟歎。

      《北京煙樹》字裡行間洋溢著對北京獨特城市氣質的由衷讚美。作者對北京的描寫絕非流於表面的浮光掠影,他深入挖掘城市的脈絡與肌理,在對衚衕生活的描繪中,那些看似瑣碎的日常場景,都被作者一一捕捉並生動呈現。通過這些細節,讀者能夠真切感受到衚衕作為北京獨特居住形式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它不僅是人們居住的空間,更是傳承北京傳統文化、維繫鄰里關係的重要紐帶。在這裡,古老與現代交相輝映、傳統與現代科技碰撞交融,國際金融機構林立的金融街燈火輝煌,展現著經濟發展的強勁脈搏;中關村作為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匯聚著無數懷揣夢想的創業者和科研人才,不斷孕育著新的科技成果、推動著時代的進步。作者巧妙地通過對北京不同地區、不同人群的生動刻畫,將這座城市的多元與包容展現得淋漓盡致。

      作者的故鄉情結首先體現在對故鄉生活細節的極致眷戀。《冬日取暖》中,在沒有煤氣罐等現代設備的年代,火爐是北方平房的室內中心,長年不滅,全天生活圍繞它展開;20世紀90年代後期,不少人家裝上了土暖氣片;再到2003年,煤改電了,北京三環內不讓燒煤了。時代的變遷是故事的主線之一,那些在時間長河裡忽隱忽現的歷史故事,充斥著作者對這片土地的眷戀。同時,作者對老北京冬日里煤炭的種類挑選、搖煤球的煩瑣過程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瑣事等進行了細緻描寫,這些故事在作者筆下充滿了溫情,每一個細節都是作者記憶中故鄉冬日的溫暖註腳,承載著他對那段童年時光和故鄉生活的深深懷念。這種對日常生活細緻入微的刻畫,反映出作者對故鄉生活的熟悉與熱愛,也正是這些平凡的生活片段構成了他心中故鄉的模樣,是他無法割捨的情感紐帶。

      故鄉的歷史遺跡與文化符號同樣是作者情感的寄託,《地壇有神》突破了簡單的景物書寫,深入挖掘地壇背後的文化和精神內涵,展開了一場深刻的文化書寫與精神探尋。侯磊將個人經歷與地壇緊密相連,以個體生命敘事為策略,從兒時被拒於地壇門外的渴望,到成長中的感悟,地壇成為其生命中關鍵的精神座標,作者藉此挖掘出人與特定空間的情感紐帶,賦予地壇精神家園的意義,詮釋了空間的精神性。在描述地壇時,侯磊跨越自然與歷史,從民國到現代,展現出他對歷史文化的深刻理解。

      《北京煙樹》一端是作者刻骨銘心的故鄉記憶,另一端是北京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它以其獨特的敘事方式,將個人的故鄉記憶與巨集大的歷史文化敘事巧妙融合,它不僅是侯磊對故鄉北京的深情回望,更是對北京這座城市歷史文化的一次全面梳理與傳承。它是一面鏡子,既映照出北京這座城市的歷史變遷、文化傳承,也折射出時代發展對個體命運的深刻影響。讀者彷彿置身於北京的大街小巷,深入瞭解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真切感受到時代浪潮的洶湧澎湃。作品中豐富的生活細節、家族故事以及對歷史遺跡的描繪,為北京歷史文化研究提供了鮮活的民間視角,也為讀者打開了一扇瞭解老北京的視窗。其在情感與學術層面的雙重價值,讓《北京煙樹》在眾多地域文化研究作品中脫穎而出,成為一部值得反覆研讀的佳作。

    毛宇睿

    流動的藝術
    流動的藝術
    2025-04-03 07:15:21
    多彩活動點亮假期
    多彩活動點亮假期
    2025-04-06 07:5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