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有乾坤的諸葛碗
更新于:2025-03-26 02:09:57

本文轉自:太原日報

郭 悅

  在太原市博物館常設展覽“抟土成金——太原博物館館藏明清瓷器展”中,有一件特別的瓷器,這件瓷器高約11釐米、口徑約20釐米。碗斂口、弧腹、圈足,底與碗心呈雙層夾空,底面有孔與空腹相通。它造型獨特,渾厚淳樸,由兩隻碗黏合而成,兩碗間中空,外碗底心有一孔,故稱“孔明碗”,又稱“諸葛碗”。其釉層較厚,呈青黃色,柔和而淡雅,通體以刻花裝飾,花紋繁複生動。

  該碗的命名與三國時期諸葛亮的傳說相關。據傳,諸葛亮北伐時,為迷惑司馬懿派來的使者,故使用雙層碗進餐,表面看似盛滿食物,實則僅上層有少量米飯,以此營造身體健康的假像。不過,經考古證據顯示,這類碗實際創燒於宋代,與三國時期諸葛亮的關聯應為附會,其名稱更可能源自雙層結構底部的圓孔(“孔明”諧音)。

  太原市博物館收藏的這件諸葛碗,源自龍泉窯,特點是胎厚體重,而同時期景德鎮燒制的諸葛碗則胎薄體輕。

  龍泉窯是中國古代延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青瓷窯系,以浙江省龍泉市為中心,其製瓷史跨越1600餘年,代表了中國青瓷工藝的巔峰成就。

  諸葛碗的功用爭議由來已久。主流觀點認為,諸葛碗因內層施釉的工藝,因而具有保溫功能,通過注入熱水實現食物恒溫,故又稱“暖碗”,但碗體過淺、容量有限,實用性存疑;另一種說法則認為,該碗應用作祭祀用途,利用淺腹深碗的視覺差,少量祭品即可營造豐盛效果,符合古代祭祀儀式中“以少示多”的象徵需求,但這種說法缺乏直接的文獻佐證,仍需進一步考證。

茶中慢時光
茶中慢時光
2025-03-26 14:20:33
雪過烏鞘嶺
雪過烏鞘嶺
2025-03-26 14:21:11
只有探索才會發現
只有探索才會發現
2025-03-26 14:24:11
東、西楊家橋
東、西楊家橋
2025-03-27 21:21:49
雲岡石窟巡禮
雲岡石窟巡禮
2025-03-28 06: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