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查出“竇性心律”是啥意思?心律不齊是心臟病嗎?一文說清楚
更新于:2025-03-26 03:19:15

隨著社會的發展,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幾乎每個人都主動或者被動地擁有過那麼幾份體檢報告單,其中那張神秘的心電圖,也總是讓人牽腸掛肚,畢竟它反映的是我們心臟的功能,生命是寶貴的,心臟的健康直接關係到我們的生命品質,它的檢查結果通常顯得尤為重要。

但是不同於“心肌梗死”“心室肥大”這些意義明確又駭人聽聞的診斷,心電圖的一側總有那麼一串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報告——“竇性心律”。所以“竇性心律”是啥意思呢?嚴重嗎?

大可不必如此緊張,在醫學上,“竇性心律”通常是正常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受過過自己的的心跳,如果沒有,此時不妨把手放在胸口感受一下,我們的心臟好像總是在有規律地自然搏動著,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心臟絕大部分都是由一種會導電的細胞——“心肌細胞”所構成的。

心肌細胞的結構很特殊,導電速度非常快,然後我們的心臟會自動發出規律的電信號來刺激心肌細胞,這種電信號會在一瞬間傳遍整個心臟,使所有心肌細胞有規律地同時收縮,從而產生心臟搏動,也就是心跳,而在正常情況下,發出這些電信號的結構叫做竇房結。

所以在竇房結的啟動下所產生的心跳規律,稱為竇性心律,因此心電圖報告顯示為竇性心律時,通常意味著心臟的起搏點正常。此時如果報告只顯示“竇性心律”,或者“竇性心侓整齊”、“竇性心律正常”,就往往代表著心電圖的檢查結果是正常的。

既然報告有正常情況,那就自然有異常情況,在“竇性心律”下心臟也不總是健康的,比如竇性心律下的心肌肥厚、心肌梗死、心臟瓣膜病等,它們都是很常見的心臟病。還有大名鼎鼎的冠心病,它在不發作時心電圖甚至可以表現為完全正常。

不過這些疾病往往都伴有能明顯感知並且難以緩解的癥狀,比如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眼前發黑甚至產生瀕死感,所以當身體感受到異常時,千萬不能因為“竇性心律”而掉以輕心。

對於異常情況,在檢查時心電圖上往往會用這些文字表述:

心肌肥厚

增高的R波、深的S波、ST段和T波改變。

心肌梗死

ST段升高、Q波形成、T波倒置。

心臟瓣膜病

心臟瓣膜病在心電圖上的直接表現可能不如 B超(超聲心動圖)明顯。所以懷疑有瓣膜相關疾病可以進一步做個B超。

出現以上病變時就需要大家警惕,甚至需要及時治療。除了“竇性心律”,平時查心電圖是也可能遇到心律不齊,這也是一種相當常見的異常情況。

心律不齊,就是指心臟跳動的節奏不規律,可能表現為過快,也可能表現為過慢或不穩定的心跳。心律不齊常常被視為心臟病的表現或者預兆,但在很多情況下,它也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嚴重。

心律不齊有多種類型,有些是暫時性的,比如竇性心律不齊、早搏等,這些心律不齊可能與生活方式、情緒、飲食或其他生理因素有關,比如在熬夜、飲酒、劇烈運動或者精神緊張的情況下都有可能使人發生心律不齊。

像我們正在做心電圖時就可能因為過度緊張發生一種“精神性竇性心律不齊”,在上述情況下我們的身體往往會感受到暫時的胸悶、煩躁、或者心慌,這些癥狀往往可以通過深呼吸、散步或者休息等方式調節。

有趣的是,除開相對“特殊”的情況,我們尋常到不能再尋常的呼吸都有可能導致心侓不齊,這在醫學上稱為“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它是最常見的竇性心律不齊,往往不伴隨任何癥狀。

因此,當體檢結果顯示心律不齊時,不必過分驚慌。如果心律不齊是暫時性的,並且沒有伴隨其他不適癥狀,那麼很可能是生理性的,這些心律不齊通常不需要特殊處理。是可以通過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逐漸改善的正常情況。

但我們同樣也不能因此而掉以輕心,某些情況下的心律不齊可能是心臟疾病的徵兆,比如長期不緩解的“非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這種心律不齊常表示心臟的竇房結及其周圍可能發生了病變。

而且當我們長期處於熬夜、飲酒、精神緊張、高鹽高脂飲食的不健康生活狀態下時,那些暫時的心律失常或者因此發生的其他異常可能就會進展為實質上的心臟病,從而進一步引起一些非竇性的心律不齊,比如房顫、房室傳導阻滯等。

房顫、房室傳導阻滯在心電圖的報告上常常會出現這些描述:

在心電圖報告中,房顫可能會被描述為:

無P波:由於房顫中心臟房的電活動是不規則且快速的,導致傳統的P波(代表心房收縮的電活動)消失。

不規則的R-R間期:由於心室接收到的心房電信號是不規則的,心室收縮(代表於R波)也會變得不規則。

基線波動:心電圖的基線可能出現快速且不規則的波動,反映了心房的快速不規則活動。

房室傳導阻滯在心電圖報告中的描述取決於阻滯的程度(一度、兩次、三度):

1. 一度房室傳導阻滯:

PR間期延長:正常PR間期應小於200毫秒,一度AV阻滯的PR間期會超過200毫秒。

2. 兩次房室傳導阻滯:

二度AV阻滯分為兩種類型,Mobitz I(Wenckebach)和Mobitz II。

Mobitz I(Wenckebach):PR間期逐漸延長,直至一個心室搏動完全丟失。

Mobitz II:PR間期固定,但間歇性地出現心室搏動丟失,沒有逐漸延長的PR間期。

3. 三度房室傳導阻滯:

心房和心室搏動完全不同步:心電圖顯示心房和心室是獨立且不相關的節律,心房繼續按照自己的節律收縮,而心室則由較低部位的逸搏中心控制,導致心室率較慢。

心律不齊引起房顫、房室傳導阻滯,我們有可能會感受到無法緩解的胸悶、胸痛、心悸、頭暈等癥狀,這個時候就需要及時地尋求醫生的説明,前往當地三甲醫院就診,必要時撥打120急救電話。

由此看來,健康的生活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保持心臟健康往往需要從多個方面綜合考慮,包括生活方式、飲食習慣、運動、心理健康等方面。總之,“竇性心律”代表著人類正常的心跳起搏,但並不一定預示著完全健康,而心律不齊也不一定意味著心臟病,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評估。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