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一直是人們追求的生活目標之一!有人認為,限制飲食、減少熱量攝入可以延緩衰老,提高壽命,但也有人持相反觀點,長此以往雙方爭論不休。
支援者認為保持饑餓感可以啟動人體內的自我修復機制。他們認為通過限制熱量攝入,身體會進入一種節約模式,開始清除老化細胞、修復受損組織,這種自我修復過程被認為可以延緩衰老過程,從而提高壽命。
反對者則擔心過度的饑餓感可能導致營養不良和健康問題。他們認為,我們的身體需要各種營養物質來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長期處於饑餓狀態,可能會導致營養不均衡,影響免疫系統的功能,增加患病風險。
對此,紫微健康流覽了近代關於“饑餓和長壽之間的研究文獻”發現,支援者展示的都是一些動物實驗內容,實驗的對照組(猴子)確實在饑餓狀態下各項機能要比正常狀態好,表明限制熱量攝入可以延緩衰老的可行性。但畢竟這項實驗是用在動物身上,要是硬把結果在人類身上的仍然存在爭議。
所以我個人觀點是不認可“保持饑餓感可以讓人長壽”的,但紫微健康認可“饑餓感”帶來的好處,結果或許並不如你所想,但也不算差吧。
保持饑餓感的好處
記住,保持饑餓感並不是一整天都不去吃東西,我們所提倡的是像老祖宗說的那樣“吃飯七分飽”。注意,保持饑餓感不一定適用於所有人,像“老人、小孩、孕婦”等特殊人群還得保持三餐營養豐富,這樣才更健康。
1、控制體重
當我們感到饑餓時,身體會開始消耗儲存的脂肪來提供能量。通過這樣定期的進食,養成饑餓感,避免過度飲食的行為,可以維持適當的能量平衡,這有助於減少體重增加和肥胖的風險。
2、提高代謝率
饑餓狀態下的身體會調整代謝率以適應能量供應不足的情況,這意味著身體會更有效地利用儲存的能量,並加速脂肪燃燒過程。因此適當的保持饑餓感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有助於控制體重和改善身體組成。
3、改善胰島素敏感性
胰島素是一種調節血糖水準的激素,而胰島素不敏感或胰島素抵抗可能導致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適度的饑餓可以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有助於維持血糖穩定。
4、改善心血管健康
研究表明,間歇性禁食或定期進食模式可以降低血壓、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水準,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最後,內容的初衷還是希望大家都能有個好身體!!今天分享就到此結束,覺得對有幫助的話希望大家不吝點讚,感謝支援~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