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個人經驗來看,有時候可以給孩子選擇的機會,有時候則不必
更新于:2025-04-06 12:22:24

盡可能多的做到上面的要求,雖然很難,但是要時刻提醒自己,父母的寬容是孩子自信的土壤。要結合小朋友的個性來尋找適合的教育方法,偶爾適量傳統的打罵也未嘗不可!時候跟他解析好媽媽為什麼會這樣生氣,說一次不聽懂沒關係,多說幾次他就會懂了!他漸漸也會理解媽媽打他的行為,他也會自我反省自己的不足,就會尋找媽媽幫忙改正錯誤!其他娃我不知道,我家的就會這樣。

一定要不厭其煩的跟他解析打他的原因,打完後打人也可以跟小孩先道個歉,再好好分析!其實日常教育也挺重要,我姑爹姑媽社會地位都挺高的。可是我哥哥從小就挺自卑的。我覺得特別不像這樣的家庭的小孩。在家陳列孩子的作品太重要了,我小時候學習好,發很多獎狀,我都會自己貼在牆上,一直貼滿,後來要粉牆,我爸媽完全不當回事,全撕下來扔了,沒有問我,另外我喜歡畫畫,會把自己的畫貼在牆上欣賞。

我父母從來不看一眼,要麼就是說哪哪畫的不好。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做獨一無二的自己,做更多值得尊敬的事情讓孩子學習。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從我個人經驗來看,有時候可以給他們選擇的機會,有時候則不必,因為孩子們都有一顆七竅玲瓏心,他們太會看人臉色,你給了他自主選擇的權利,時間一長他就會蹬鼻子上臉拉起造反大旗跟你對著干,你說這樣做好,那他偏要那樣做,隨著他的成長他會越來越有自己的主意。

一個引導不好很容易跟父母關係鬧僵,我家娃一個個的都特別有自己的主意,有時候會很欣慰他們做事情果斷堅決,有時候又為他們的固執己見感到煩惱,可操碎了我這顆老母親的心。感動哭了,也反思了好久,我的女兒才兩歲半,也會經常對她發脾氣,希望自己學會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給她最喜歡的媽媽。經常表揚和肯定我女兒,我們家的教育總方針是,她和我們是平等的個體,我們互相尊重,理解,欣賞。

這樣做的結果是,我女兒真的非常自信,比我這個暴加打擊教育家庭長大的人自信多了。她十個月前,不喜歡跟人接觸,性格內向(估計是遺傳了她爸爸),害怕失敗,但現在,上早教課時,她積極舉手,上臺也非常大方,出門玩時主動跟陌生人打招呼或者聊天,昨天她從公園的攀爬架上摔下來,哭得很傷心,哭完了后又跑去重新爬,一副不服氣的樣子,這種變化我十分欣慰,也是論證基因和環境交互作用影響發展的實例。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