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拼圖“碰撞”記憶濾鏡,年輕人為何愛上“中式夢核”?
更新于:2025-03-26 02:45:37

(來源:中國新聞網)社交平臺上,傳統傢俱、高噪點場景、老式社區的樓道……搭配上千禧年代的音樂,“中式夢核”引發強烈共鳴。不少網友翻出老照片,加入“集體懷舊”浪潮中,懷舊拼圖“碰撞”記憶濾鏡,合力拼出一份時代記憶。

中式夢核,指代一種新興的視覺藝術風格,其特質常以懷舊、夢幻的手法呈現,運用圖像、視頻等媒介,營造出一種富有情感共鳴和超現實主義意味的審美體驗。

記者採訪發現,這屆年輕人愛上懷舊風,在“快與慢”“舊與新”的撕扯中,將復古的韻味與現代的審美相融合,讓懷舊變得年輕有活力。

線上,“中式夢核”在網路爆火,社交平臺抖音上該話題超17.8億次播放。“中式夢核”注重對私人記憶的懷舊,聚焦於具體的、充滿生活氣息的細節。“這個玩具我小時候也玩過”“是不是每所學校都有一個紫藤長廊”“人無法同時擁有青春和對青春的感受”……不少網友在“中式夢核”視頻下找尋童年碎片。

今年20歲的張小姐告訴記者,“中式夢核”能讓人彷彿穿越到童年,“泛黃的黑白照片,吱吱呀呀的舊吊扇,五彩斑斕的糖紙……這些物件和畫面平淡無奇,卻讓人心潮澎湃。”

線下,拍攝復古照片逐漸流行,結婚登報潮流回歸,新中式服飾不斷“出圈”,童年零食大禮包熱賣,復古玩具也成為年輕人的收藏品等。

梳著波浪捲頭,側身而坐,於小妹抱著孩子對著鏡頭溫婉微笑,將時光定格在了20世紀80年代。帶著母親這張黑白照片,今年30歲的甘女士來到江西南昌真真照相館,計劃換上旗袍,拍一張類似的復古照片。

“我媽媽去世比較早,她拍過這樣的照片,我也想拍一張類似的。兩張照片擺在一起,特別有紀念意義。”甘女士說,懷舊風能跨時空引發情感共鳴。

與甘女士有類似想法的人不在少數。在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的老洋房內,真真照相館的老招牌浸染了歲月痕跡。該照相館1920年開張營業,至今已有105年歷史。走進該照相館內,入目是木地板、老相機、老照片、旗袍等,三兩年輕顧客打扮上摩登風格,彷彿穿梭了時空。

真真照相館負責人范先生介紹,去年底該照相館重新開業後,在提供妝造、拍攝服務的同時,增加了咖啡、文創等新業態,吸引了數百名顧客來體驗老南昌風情,其中約九成是年輕人。

在北京社會科學院文化所副研究員王先生看來,懷舊風、“中式夢核”代表著中華傳統美學精神的重張,這種重張不是對歷史的還原,而是以現代業態重塑傳統,並賦予其新的生命力,其受眾群體以“Z世代”為主。

從線上的“中式夢核”到線下的懷舊風,帶有懷舊元素的事物能引發關注,進而演變成一種頗受追捧的生活與消費新風尚。當懷舊風遇上新消費,商家、視頻創作者通過與消費者、受眾的回憶“對接”,通過懷舊元素和情感共鳴,加速“情懷”的變現。

以童年零食為例,根據魔鏡洞察發佈的《2024休閒零食市場趨勢洞察報告》顯示,老式零食話題的聲量增速達到74.1%,零食話題下童年回憶的聲量增速達到107.9%。社交平臺上,不少視頻創作者通過複刻兒時零食、玩具,視頻播放量超過千萬。

懷舊風如何“碰撞”新消費?王先生認為,新業態的催生以現代科技手段為依託,遊戲、動漫等業態重塑了傳統文化的敘述手段,現代沉浸式演藝、互動體驗專案拓展了傳統文化的展現形式,數位虛擬人、全息影像等新媒介以“賽博”形式重塑了傳統文化的傳播路徑,“因此,現代科技的介入將成為重張傳統美學精神和催生新業態必不可少的前提。”

公交變婚車
公交變婚車
2025-03-26 04:5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