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溫州日報)“春捂秋凍、不生雜病”這句養生諺語已深入人心,但如何捂如何脫,不少人可能還沒找到“門道”。市民吳女士為此打88817097諮詢,她說自己有點更年期的癥狀,出汗較多,不知道該怎麼穿衣服。其實,春捂並非一味地裹緊厚衣服,並且不同人群、不同體質有不同的春捂方法,讓中醫告訴大家春捂的正確打開方式。
“春捂”有講究
“在門診時,經常能看到有患者穿得很多,熱到出汗也不肯脫衣服,說春天就是要捂一捂。”溫州市中心醫院中醫科副主任中醫師周醫生表示,春天捂一捂沒錯,但也不必過分捂,不同的群體有不同的捂法。
老人應注重腰部、膝部的保暖。他們血液循環相對緩慢,身體抵抗力較弱,使用遠紅外加熱護具,如護腰、護膝等,可促進血液迴圈,改善微循環障礙,緩解關節疼痛。更年期女性雖然由於體內激素水平的變化,常出現潮熱、盜汗等癥狀,但也需注意保暖,重點是腰骶部,可使用暖貼貼於腰腹部,緩解腰部不適。兒童青少年活潑好動,活動量大,可採用“洋蔥式穿衣法”,即多層穿衣,內層選擇透氣吸汗的短袖或薄長袖,中層為保暖的毛衣或衛衣,外層搭配防風外套。根據活動量和氣溫變化,隨時增減衣物,既能保證在活動時及時散熱,又能避免著涼感冒。
而針對不同體質的人群,周醫生也給了一些獨特的養生建議。
肝鬱化火型人群,情緒易暴易怒,可佩戴圍巾遮蓋位於後髮際正中的風府穴,避免因受到冷風刺激導致情緒失控。失眠多夢型人群可將沉香香囊放置於枕邊,説明改善睡眠,具體配方是沉香3g、檀香3g、艾葉3g、白芷3g、合歡花5g,研磨混合后裝入香囊。痰濕型人群可穿竹纖維材質的衣物,讓身體保持乾爽,減少痰濕內生。
周醫生表示,過了清明節氣之後,氣溫逐漸穩定,此時減衣應遵循“單日減衣不超過2件”的原則,使身體逐步適應氣溫變化。
有三個部位要關注
從中醫養生角度講,春捂是順應春天陽氣生髮的需要,可以更好地保護身體的陽氣。春捂時應特別關注這幾個重要部位。
1.頭部保暖至關重要。頭部集中了眾多重要穴位,如風池穴、風府穴等,外出時戴上帽子可有效防止頭部熱量散失,維持大腦正常的血液灌注和神經功能。
2.適當放鬆腰腹,促進氣血流通。穿著過緊的束腰褲會阻礙腰腹部的氣血流通,影響脾胃的正常運化功能。在日間活動時,選擇寬鬆舒適的衣物,尤其是在中午氣溫升高時,適當鬆開腰帶,有助於促進腹部血液迴圈,增強脾胃功能。同時,可配合腹式呼吸練習,每天進行10—15分鐘,即慢慢吸氣使腹部隆起,然後慢慢呼氣,以提升身體能量,增強大腦的清醒度。
3.暖腳帶來全身溫暖。中醫認為,人體腳部穴位與全身經絡相通。每晚睡前用42℃的溫水泡腳,並配合湧泉穴按摩,能夠刺激腳部穴位,促進全身血液迴圈,使熱氣順著經絡傳遍全身。這種由下而上的溫暖感,不僅能驅散寒意,還能舒緩身心,改善睡眠品質,是簡單有效的養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