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變婚車
更新于:2025-03-26 04:56:48

本文轉自:寧波晚報

公交變婚車

寧波“95後”新人創意婚禮刷屏

親友在公交車上唱歌、跳舞。

接親團和公交車合影。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沒有奢華車隊,沒有千篇一律的婚禮流程,寧波一對“95後”新人的婚禮憑“腦洞”刷爆全網。

他們用公交車替代傳統婚車,親友團化身“氛圍組”,將接親現場變成“移動派對”,全程高能互動,給親友留下難忘回憶,也收穫了無數網友的點讚和祝福。

1

豪車VS公交車?

父母:這屆年輕人真會玩

新郎叫田家豪,是一名軌道交通工作者,寧波小夥;新娘叫巫鴻敏,老家福建,但從小在寧波長大,曾是一名婚禮策劃師。兩人是大學校友,在一起近7年。從青澀少年到攜手步入婚姻,他們對自己的婚禮有很多期待和想法,籌備時徹底放飛自我——當傳統婚禮還在拼豪車陣容時,他們直接包下一輛公交車。

“我們性格比較外向,朋友很多,籌備時估算,來現場參與接親的親友至少有50人,傳統婚車無法容納這麼多人。”巫鴻敏通過社交媒體刷到公交車當婚車的案例,兩人一拍即合,決定用公交車接親。

最初提出公交車接親時,父母作為這場婚禮的“贊助商”,一開始比較難接受,他們顧慮“公交車會不會太沒面子了”,但最終還是被年輕人的創意和公交婚車極致的性價比打動。

田家豪笑著揭秘,“我們一通計算,傳統車隊四五千元起步,公交租車加上裝飾才2000元不到,還能核載80人,簡直是為我們這群‘社牛’親友團量身定製。”

綜合考慮后,田家豪父親主動致電公交公司,幫忙聯繫敲定車輛,為婚禮“保駕護航”。父母的支援和信任成為這場獨特婚禮成功的關鍵。

2

公交接親

現場秒變“移動派對”

3月8日結婚當天,公交車上被裝飾得喜氣洋洋,車窗上貼著大紅囍字,車內掛滿了氣球和囍字,車身貼著“田府專線·甜蜜特快”“今日份好運+1”“看見的師傅噶福氣,明朝麻將自摸西”等字樣,整個車廂洋溢著幸福的氣息。

新娘巫鴻敏身穿秀禾服,與新郎坐在車廂內,周圍是朋友、親人和同學,聚在一起開啟“整活模式”,他們盡情唱歌、拍照,“像是一場移動派對”。

“傳統的接親方式,一車裡只有四五人,低頭玩手機居多。我們朋友們大都是E人(外向的人),大家一起乘坐公交車,能玩在一起,很有氛圍感。”

公交車駛向婚禮場地的路上,巫鴻敏夫婦搖下車窗與路人互動,沿途收穫無數“新婚快樂”的祝福。經過學校時,一群放學的初中生興奮招手,新人也在車內揮手回應,隔空比心,場面溫馨有趣。新娘感慨:“以前覺得婚禮是兩個人的事,現在發現幸福真的會傳染。”

3

沉浸式婚禮

全員都是“主角”

最感人和最引人尖叫的環節也出現在公交車上:新人播放周杰倫的歌曲,親友團自發開啟“車廂KTV”,新郎弟弟在車廂過道即興表演街舞,動作酷炫引發全場尖叫。

巫鴻敏的發小兼伴娘任銀,見證了這一時刻,她回憶:“當時,唱著唱著就哭了,感覺婚禮不是‘演’給別人看,而是所有人一起創造的回憶。”

這場婚禮處處是“小心機”。新人用生菜做手捧花,並包上紅包,寓意“升官發財”;戶外儀式上,賓客手持花瓣為新人撒出一條花路;即拍即有的照片讓賓客帶走實體回憶,增強了參與感;晚宴後的After Party設置拼酒挑戰、團隊遊戲,獎品雖不貴重,但每一份禮物都是新人精心挑選。

巫鴻敏坦言:“我們不想為排場花太多錢,更希望親友玩得開心。”

4

年輕人為何熱衷婚禮“整活”?

他們不再盲目追求排場

寧波這對新人的想法並非個例。

小紅書數據顯示,“公交婚禮”相關筆記超3萬篇,分享公交婚車的攻略和出片照片,網友評價:“既有排面又不浪費,這屆年輕人消費清醒。”

實際上,年輕人在籌備婚禮過程中,越來越注重性價比,不再盲目追求奢華和排場,主打“該省省該花花,錢要花在刀刃上”。

Z世代對婚禮的務實態度更是令人驚歎。33.35%的受訪者將理想預算定為5萬元-10萬元,17.19%選擇5萬元以下,女性更傾向小規模婚禮以提升親友參與感。

從業多年的婚慶策劃師菜菜也發現,現在越來越多新人在備婚中傾向“輕儀式、重體驗”,他們更注重婚禮的紀念意義而非面子工程。她分析:“年輕人看重自我表達和個人展示,他們願意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用創意賦予婚禮新的意義。”

記者 林微微

車行景移 文化隨行
車行景移 文化隨行
2025-03-26 13:37:25
掐苜蓿的人
掐苜蓿的人
2025-03-26 00: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