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在進食(資料圖片)
在重慶動物園的竹林深處,一位來自連雲港灌南的漢子,用32年的光陰書寫了一段與國寶大熊貓的傳奇故事。從雜工到熊貓館館長,從重慶市“十佳農民工”到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榮譽,張乃成將半生心血傾注於黑白團子的健康與歡笑,用行動詮釋了“他鄉亦故鄉”的深情厚誼。3月20日下午,重慶市2024年第四季度“重慶好人”發佈活動在渝中區人民政府隆重舉行,張乃成獲評“敬業奉獻類重慶好人”。頒獎結束後,記者電話連線採訪了張乃成,聽他訴說如何用32個春秋來守護國寶熊貓的點點滴滴。
頒獎現場
緣起:灌南少年的“熊貓夢”
1992年4月,18歲的張乃成在親戚的介紹下,從灌南張店鎮出發,前往重慶一家雪糕廠當搬運工。那年夏天,動物園大熊貓“新星”產崽,張乃成負責送冰磚給“新星”母子降溫。因為年輕勤快,他被動物園看中,留下做起了雜工。
熊貓在進食(資料圖片)
初入園時,他的工作就是在熊貓館搬運冰塊、砍竹子和打掃圈舍。雖然工作很累,但是自從第一次見到憨態可掬的大熊貓時,他就喜歡上了這些可愛的大寶貝。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留下來,總有一天,能夠自己親手餵養熊貓。機會在一年後降臨。因為踏實肯干,老師傅讓他嘗試餵養大熊貓“飛飛”。
張乃成在照顧熊貓(資料圖片)
“第一次走到大熊貓跟前,遞出第一根竹子的瞬間,我的手都是顫抖的,因為我感覺像在傳遞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張乃成在電話裡回憶,從那時候開始,他就走上了研究如何飼養大熊貓的艱辛之路,為了照顧好新星,張乃成一邊學習理論知識,一邊向師傅請教,生怕“飛飛”出一點問題。他白天觀察、記錄熊貓習性,晚上研讀專業書籍,筆記本寫了厚厚一摞。一次,熊貓希希和飛飛成功配種誕下雙胞胎,但因缺乏養育經驗,幼崽未能存活。這次失敗讓張乃成痛心不已,決心鑽研繁育技術,“每一隻熊貓都不一樣,不能照本宣科。”
熊貓在進食(資料圖片)
奇跡:從“新星”到全球紀錄
不久後,館里安排張乃成做野生大熊貓“新星”的專職飼養員。不曾想有一次,“新星”和新來的男朋友“亮亮”在園中玩耍時,“亮亮”突然發起脾氣,對“新星”又撕又咬。大熊貓發狂十分危險,工作人員也無法靠近。張乃成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新星”被咬得奄奄一息,躺在地上無法動彈。而當時,天空又偏偏下起了小雨。
張乃成在照顧熊貓(資料圖片)
後來,張乃成砍掉了四根竹子,拿彩條布把“新星”遮起來。害怕“新星”的傷口淋到雨後可能會感染,於是張乃成就守了它一整晚。好在“新星”挺了過來,在大家的合力照料下漸漸康復。
張乃成在照顧熊貓(資料圖片)
從那之後,張乃成對“新星”呵護有加。他改造了園內設施,方便“新星”活動,又把每一根筍尖掐掉,保護它的腸胃。
張乃成在照顧熊貓(資料圖片)
在“新星”首次懷孕產子時,為了確保幼崽存活,張乃成連續7天不分晝夜地監控。在他的悉心照料下,“新星”成長為有名的熊貓“英雄媽媽”,這位“英雄媽媽”一生共產下6胎10只幼崽,其中7只成活,更在20歲高齡誕下雙胞胎,27歲時仍能發情,創下圈養大熊貓的繁育奇跡。2020年,“新星”以38歲高齡離世,相當於人類壽命的120歲,刷新全球圈養熊貓壽命紀錄。
張乃成寫下的百萬字熊貓日記
如今,重慶動物園的大熊貓數量從最初的4只增至23只,成為全球城市動物園中熊貓最多的園區。張乃成寫下的百萬字熊貓日記,記錄著每一隻“孩子”的成長點滴。
熊貓在進食(資料圖片)
堅守:熊貓館里的32個“異鄉年”
當記者問他平時春節都是在哪裡度過時,張乃成在電話中笑著說:“春節?熊貓可不過年!”30多年來,他的每個春節都是和熊貓共度,甚至為方便夜間照料,他長期住在館內。妻子和兒子只能帶著飯菜到熊貓館與他短暫團聚。2006年,幼崽“龍星”生病時,他因過度勞累患上急性肺炎,住院三天后竟偷偷溜回崗位繼續照料。
張乃成在照顧熊貓(資料圖片)
甘於清貧,守住寂寞,張乃成在熊貓館工作的這些年裡,已經成為大家口中熟悉的“熊貓奶爸”,他用自己寶貴的青春,為保護國寶大熊貓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也展示了一名平凡勞動者的堅韌和擔當。2007年,張乃成被評為第二屆重慶市“十佳”農民工,2008年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熊貓在進食(資料圖片)
榮譽的背後,往往藏著他對家人的愧疚。兒子張金康4歲時才第一次看清父親的模樣,卻驕傲地說:“爸爸是國寶的英雄!” 母親病重時,他一邊在病床前照顧母親,一邊通過手機監控遠端守護熊貓幼崽,而一旁的母親則看著螢幕上的熊貓畫面,病痛也有所緩解,管床護士感歎:“這是最溫暖的藥方”。
張乃成在照顧熊貓(資料圖片)
傳承:從“奶爸”到“導師”
“夜間很關鍵,我不值班不行。”每天晚上8時多,大熊貓就會餓,而過胖或過瘦都會影響生育。因此,張乃成堅持每晚給熊貓加餐,餵完已是深夜11時,第二天清晨6時許又要起來準備飼料。
頒獎現場
擔任熊貓館館長後,張乃成將重心轉向人才培養。他帶領團隊研究大熊貓的喜好,精心設計豐富的玩具,讓熊貓“拆家”變成益智遊戲;吸引動物學、生物學青年加入,培養出新一代熊貓保育骨幹。現在他每天都會抽出時間來編寫飼養手冊。
頒獎現場
“給熊貓當‘奶爸’,是我一輩子的驕傲,我得把‘鏟官’的秘笈傳給年輕人!”張乃成的嘴角忍不住上揚,“還有10年左右我就要退休了,目前館內還有幾隻老年大熊貓,我會一直堅持下去,把這些大熊貓照顧得像‘新星’一樣細緻。”
竹香釀蜜,此心安處是吾鄉
從灌南的沂河岸畔到重慶的嘉陵江邊,張乃成用半生時光詮釋了“擇一事終一生”的匠人精神。他說:“熊貓是世界的寶貝,但對我來說,它們更是家人。” 這位異鄉“熊貓奶爸”的故事,不僅是敬業奉獻的讚歌,更是一曲跨越山河的溫情詩篇。
張乃成和同事在照顧熊貓(資料圖片)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淩飛 通訊員 孫蓀
校對 嚴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