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演員去世,拉魂攝魄演繹藝術人生
更新于:2025-03-26 04:15:30

3月22日,據楊秀英同志治喪委員會發佈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淮海戲表演藝術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淮海戲)代表性傳承人,江蘇省淮海劇團名譽團長,一級演員,淮海戲“楊派”(旦角)創始人楊秀英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3月22日20時30分在淮安不幸逝世,享年85歲。定於2025年3月26日上午8時30分在淮安市殯儀館厚德廳舉行遺體告別儀式。

淮海戲是江蘇省主要的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連雲港市、淮安市、宿遷市及徐州市、鹽城市部分縣區,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淮海戲唱腔的特點是樂句結尾突然翻高八度耍腔,具有拉人魂魄的藝術魅力,故有“拉魂腔”之稱。

楊秀英,1941年出生於江蘇泗陽,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淮海戲表演藝術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淮海戲)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劇協會員,江蘇劇協理事,淮海戲研究會名譽會長,江蘇省淮海劇團名譽團長,市勞動模範,市有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工作者,一級演員,淮海戲“楊派”(旦角)創始人。

14歲時,楊秀英進入泗陽縣淮海劇團。雖然唱得好,但是她在舞臺上站不穩腳。童年時,楊秀英就患上了骨結核病,因為家境貧寒,拖延著不曾治療,幾近病危。最終,劇團給她治好了病。重回舞臺的楊秀英決心以淮海戲報答這份似海恩情。楊秀英18歲被選入江蘇省淮海劇團,在這裡,楊秀英一邊學習一邊排戲,集花旦、青衣、刀馬旦、老旦、小生等行當於一身。

她自幼酷愛淮海戲,有幸師承朱雲蘭、溫林、谷廣發、朱桂洲等淮海戲大家。她博覽眾長,成為淮海戲的集大成者。她自身嗓音清麗,又加上刻苦勤奮、謙遜好學,造就了她行腔圓潤的演唱韻味,也形成了注重內心體驗、表演收放自如的表演風範。

七十三年嘔心瀝血、刻苦研磨,為淮海戲塑造了近百個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舞臺人物形象。她扮演了《沙家浜》的阿慶嫂、《龍江頌》的江水英、《皮秀英四告》的皮秀英、《樊梨花》的樊梨花、《三拜堂》的馬嬋娟、《兒女情》的姜振芳、《紅樓夢》的賈寶玉、《烏江悲歌》的虞姬、《快樂王》的江母、《罵雞》的王婆等眾多人物形象,無不光采照人,並多次在全國、省、市獲得優秀演員獎、優秀表演獎、特殊貢獻獎、特別榮譽獎、藝術貢獻獎等榮譽。

她用心演繹唱腔,句句聲情並茂,聲聲委婉動聽。她的《龍江頌公字閘》《沙家浜風聲緊》《紅樓夢寶玉哭靈》《皮秀英四告認夫》等作品,婦孺皆唱,傳播久遠,已成經典。在《皮秀英四告認夫》的唱腔中,她“帶笑唱”和華美俏麗的“疙瘩腔”成為一絕。在《龍江頌公字閘》江水英的唱腔中,她的“頓音彈跳唱法”,皆為“楊派”的創新特色。

她的學生中有苗愛華、吳玲、許亞玲、徐棣琴等多位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很多人已經成為淮海戲的中堅力量,承擔著淮海戲振興和發展的重任。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校對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