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3月24日訊 (通訊員 泰公軒 記者 王國柱)父母雙亡,且自己患有肺結核......面對“貧困高中生”的求助,泰州姜堰王先生同情心爆棚,短短一個月給其轉帳4萬6千元。近日,以“治病救命”為名瘋狂斂財的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抓獲。
去年9月,泰州姜堰市民王先生在網路上刷到一則視頻,博主自稱是一名17歲的在校高中生,父母雙亡,且自己患有肺結核,急需籌錢看病治療。出於善心,王先生當即添加了對方微信,並轉帳捐助。沒過幾天,對方再次求助稱,還需用藥併發來身份證、高中錄取通知書等自證身份。王先生核實身份信息發現確有其人,越發同情對方遭遇。
短短1個月內,王先生共計轉帳4.6萬余元用於給對方看病買葯。當王先生表示無力再捐時,對方稱自己只好在網上“裸貸”了。擔心對方自毀前程,善良的王先生只得再次轉帳。直到今年2月,王先生刷到一則“打假”視頻,才知對方冒用真實患者身份,以“治病救命”為名在網路上瘋狂斂財,遂聯合其他善心網友一同報警,目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抓獲,並被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相關案件情況多地公安機關正在聯合調查中。
泰州警方揭秘此類騙術:
1、虛構人設,博取同情。騙子冒用真實患者身份,在社交平台發佈患病視頻,利用“重病”“貧困”“未成年”等標籤引發關注,並留下聯繫方式誘導添加好友。
2、情感操控,逐步提額。初期小額試探:首次轉帳金額較小,降低受害者警惕性。虛構緊急需求:以“手術費不足”“急需藥品”等理由多次索要資金,甚至用“不轉帳就去裸貸”等極端話術進行道德綁架。多平臺交替收款:通過微信、支付寶交替轉帳,規避平台監管。
3、威脅恐嚇,斷開連接的退出。當受害者停止轉帳,騙子以“裸貸”“自殺”等極端行為威脅,製造心理壓力。部分受害者因害怕承擔“道德責任”,被迫繼續轉帳,直至積蓄耗盡。
校對 王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