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到陳德容參加《乘風2025》,預感到她會尷尬,沒想到第一次公演就上了熱搜,“陳德容王蓉吵起來了”。
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事。
排舞的時候,陳德容因為跟不上節奏,老師一遍一遍幫她摳動作細節,耽誤了原計劃的學習進度。
王蓉有點著急,覺得應該先把原計劃的所有動作學完,回去再自己練。陳德容很不高興,覺得王蓉太自我了。
儘管後來王蓉都非常照顧她的情緒了,她似乎還是陷入一種被冷落和傷害的感覺裡走不出來。
女明星之間胡扯頭花,永遠是觀眾愛看的熱鬧。再加上一公的時候,唱跳俱佳,堪稱團魂的王蓉被淘汰了,“劃水”的陳德容被留下晉級,又一次帶動了觀眾對陳德容的厭惡情緒。
陳德容的尷尬還不止如此。
節目先導片有個小設計,讓每個姐姐給自己的朋友打一通電話。其他的姐姐都選了現實生活中的明星朋友,只有陳德容打給了影視角色——白吟霜。
我真的有點懷疑,有多少年輕人看過《梅花烙》,知道白吟霜這個角色呢?她不僅過氣了,她代表的那一整套價值觀,其實也早已經跟當下年輕人相去甚遠。
陳德容打這樣一通虛擬電話的用意,當然也很明顯。
她渴望用“回憶殺”,來彰顯自己曾經風華絕代的高光時刻,她也希望不用付出真實的努力,就能保住自己的江湖地位。結果卻是南轅北轍。
02
我從幾年前,陳德容離婚後複出,參加演技類的綜藝,就開始覺察到她的尷尬處境。
她其實一點都沒變,被討厭是很正常的。
一個原因是,她代表的那套女性敘事和價值觀——“美貌和愛情”,太陳舊了。
陳德容確實因為美貌,得到了傳奇般的運氣。
9歲被星探發現,拍攝了第一支廣告片。12歲成為知名化妝品品牌代言。
15歲正式進入娛樂圈,拍攝電影。同時被瓊瑤看中,為了等她成年,劇組停擺三年。
18歲成為瓊女郎,拍攝《梅花三弄》系列,火爆兩岸三地。
在她的愛情傳聞裡,當時赫赫有名的男明星們,也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眾星捧月般的待遇,她當然驕縱,自戀,跋扈。
但是三十年過去了,年輕人早已不相信美貌能帶來命運的奇跡,也早已經對愛情祛魅。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她不太能看清自己現實的處境,依然活在過去虛幻的榮光里,因此顯得彆扭,有一種可憐的“弱者氣質”。
陳德容的自我中心,脾氣大,驕縱和自戀的表像下,內核其實是非常虛弱的。因此她總是需要被別人遷就和保護,甚至是謊言。
她無法面對自己“弱”的真相。
而現在的觀眾都見過世面了,視野與認知也跟三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語。時代情緒和價值觀也早就變了。
這個時代,人們更渴望看到的是女性的真實,強大,豐富和堅韌。人們更喜歡在有力量感的女性身上,汲取到面對人生挫折的勇氣和力量。
陳德容就是時代情緒和價值觀的反面,被討厭真的太正常了。
03
陳德容為什麼不改變呢?我覺得也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她不夠痛。
人的本能都是“趨利避害”的,只有被逼到絕境,足夠痛苦,才會痛定思痛去改變。因為改變本身,就是不舒服的,是跟自己固有的認知,習慣和價值觀對抗的過程。
陳德容其實沒有被逼到那個份上,她過得還挺好。
雖然她的代表作已經是多年前的影視劇了,但是她離開豪門婚姻,想要復出的時候,總能接到工作,有錢賺。哪怕實力和口碑不那麼好,節目組為了流量,還是會留下她。
不然,為什麼淘汰的是王蓉不是她呢?我覺得就是節目組故意的,刺激到大眾的情緒,才能被看見和討論,才有巨大的流量。
二是,她沒能力和智慧。
改變是需要能力和智慧的。
向內探索,覺察自己的種種情緒和慾望,尤其是負面的,痛苦的情緒;向外觀看,看見別人的真實需求,看見時代的變革,人心的變化……都是需要能力和智慧的。
她面對如潮水般的惡評與討厭,當然也會痛苦,但更多的,可能是“不理解”。她不理解為什麼人們忽然就不喜歡她了,她不理解這個世界變成了什麼樣子。
她會失落嗎?我覺得當然會。而且一個大美人,曾經被那麼多人愛慕與簇擁過,她的失落比凡人更劇烈與兇猛。
但是再向前一步,從失落到反思,再到成長,她就沒有這個能力了。
她永遠停留在了她的少女時代。
時間對很多人來說,是成長和智慧,是生命的禮物。但是對於陳德容,是殘酷的。
因為她引以為傲的東西,都隨著時間的流逝,在慢慢失去。
這種失去,一定不是她50歲參加綜藝被討厭,才顯現出來的。
這種失去,一定是緩慢侵蝕的過程,在她的內心世界裡更加深刻與綿長。她的面相其實也已經暴露了一切,那種“弱”和“苦”,並不是沒有來路,它們都是她內心世界的鏡子。
來源:娜姐的光影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