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科學報
驚人發現:暗能量正在減弱
有可能改變宇宙歷史標準模型
DESI局部。圖片來源:KPNO/NOIRLab/NSF
本報訊 長期以來,物理學家一直認為暗能量強度恆定,但一項宇宙膨脹測繪專案的最新結果挑戰了這一觀點。該專案的數據進一步證實,暗能量促使星系彼此加速遠離,但在過去45億年間其強度已經減弱。
這是暗能量光譜儀(DESI)合作組於3月19日在美國物理學會會議上公佈的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基於3年的數據收集,相較2024年公佈的一年期數據更具說服力。
如果這些發現經得起驗證,或將迫使宇宙學家修正他們關於宇宙歷史的標準模型。該模型通常假設暗能量是真空的固有屬性,不隨時間改變,是一個“宇宙學常數”。
“現在我確實開始高度關注了。”英國愛丁堡大學的天文學家Catherine Heymans說,“這相當於向物理學家拋出了一個挑戰性問題。”
DESI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森市附近的基特峰國家天文臺。該裝置通過5000只機械臂將光纖對準視場內選定的星系或類星體,隨後這些光纖將光傳輸至精密光譜儀,用於測量每個天體的紅移值,即其光波在抵達地球途中因宇宙膨脹被拉伸的程度。研究人員可以通過紅移值估算天體與地球的距離,進而繪製宇宙膨脹歷史三維圖。
在這張三維圖中,科學家通過星系密度確定了源自早期聲波振蕩,即重子聲學振蕩(BAO)的殘留波動。這類振蕩在恆星形成之前就已經存在,原始特徵尺度為150千秒差距(45萬光年),並隨著宇宙膨脹而持續增長。現在它們已經擴大了1000倍至150百萬秒差距,成為當今宇宙中已知最大的特徵尺度。
通過追蹤BAO尺度的演變,研究人員能夠重建宇宙膨脹速率的歷史變遷。約50億年前,在暗能量推動下,宇宙膨脹由減速轉為加速。直到去年,所有宇宙學數據均符合暗能量作為宇宙學常數的假設,這意味著宇宙應該持續加速膨脹。
但DESI的最新分析表明,當前宇宙膨脹加速程度較過去有所減弱,這與暗能量作為宇宙學常數的假設不符。相反,數據顯示,暗能量密度(單位空間內的暗能量含量)較45億年前已下降了約10%。
此次分析包括逾3000萬個星系與類星體的紅移數據,覆蓋宇宙110億年的歷史。儘管DESI數據的統計能力尚不足以完全否定暗能量的宇宙學常數屬性,但DESI成員、英國朴茨茅斯大學的Seshadri Nadathur預計,一旦DESI積累了7年數據並完成調查,這一宇宙常數將成為歷史。
2023年發射的歐幾里得空間望遠鏡以及智利即將啟用的8米薇拉·魯賓天文臺,將進一步補充相關的宇宙歷史數據。(李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