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齊魯晚報
“人生路,美夢似路長。”時隔38年,由徐克監製、程小東執導的《倩女幽魂》4K修復版回歸影院,引發影迷的無數回憶。如今重映,這部電影的魅力絲毫未減。無論是寧采臣與聶小倩的淒美愛情,還是燕赤霞的俠義豪情,都深深烙印在影迷的心裡。
劉宗智 濟南報導
主演成就經典
從20世紀60年代李翰祥版古香古色的故都幽思,到80年代徐克蕩氣迴腸的亂世愛情,再到2011年葉偉信版的迷幻武俠,不同時期的《倩女幽魂》可謂各具特色。其中,流傳最廣的當數1987年徐克監製的版本。彼時,張國榮、王祖賢正處於事業上升期,兩位主演共同成就了87版《倩女幽魂》的經典。
影片籌備拍攝時,張國榮不過30歲出頭,主要以歌手的身份馳騁演藝圈,零星拍過幾部電影,但未展現出太多的演員風采。據徐克透露,當他邀請張國榮出演寧采臣時,對方以不想穿古裝戲服為由委婉拒絕了這一邀約。徐克為此安排服裝團隊改變了戲服風格並反覆勸說,張國榮才答應出演這部被他認為是“穿著怪異衣服去演一些怪異故事”的電影。後來的事實證明,張國榮與這一角色相當適配,他既演出了少年郎的天真爛漫、讀書人的迂腐清高,也演出了有情人的情深義重。
至於聶小倩一角,徐克坦言劇組當時找過很多女星,結果都不太滿意。徐克希望這個演員既能有超凡脫俗的氣質,又能帶點東方式的性感。徐克如此形容王祖賢的試鏡過程,“她穿上每一件戲服,都顯得很完美。”為了演出典雅的氣質,王祖賢專門去民間舞訓練班,調整走路姿態和說話方式。由王祖賢所飾演的聶小倩,在保留原作的柔弱與哀怨之餘,更通過其豐富的表情與動作,彰顯出堅韌與獨立的精神風貌。在張國榮、王祖賢的演繹下,這一版的《倩女幽魂》成為觀眾心中最難以忘懷的“寧采臣和聶小倩”。
脫胎於經典故事
《倩女幽魂》的故事內核取自於《聊齋志異》,但影片主題在原著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原本充滿道德訓誡意味的人鬼故事,轉化為一曲淒美動人的愛情挽歌。
《聶小倩》在《聊齋志異》手稿本第2卷、全書第49篇,創作於蒲松齡屢試不第的落魄時期。小說中,寧采臣慷慨豪爽、不貪財、不好色,在去往金華的路上借宿蘭若寺。在同宿寺中的俠客燕赤霞的保護下,寧采臣躲過妖物的傷害,並成功取得聶小倩的屍骨。至小說結尾處,聶小倩已經完全擺脫了鬼的身份,轉變為一個正常的人間女子,並助自己的丈夫專心治學、榮登進士。從整體來看,《聊齋志異》中的《聶小倩》屬於傳統志怪小說,意在針砭時弊,勸人向善。
電影版《倩女幽魂》則將敘事重點放在了寧采臣與聶小倩的曠世人鬼絕戀上,以混沌時空、顛倒亂世為背景,勾畫出一個人妖難辨、黑白不分、誇張狂放的世界。在前往異地收取欠賬的過程中,身無分文的寧采臣只好投宿到當地人聞之色變的蘭若寺中,在這裡遇到了避世而居的燕赤霞和受千年樹妖脅迫、吸取陽氣的女鬼聶小倩。張國榮將寧采臣的憨直表演到極致,幾次遇險皆因傻頭傻腦避過了傷害。他對聶小倩一見鍾情卻能抵禦住誘惑,最終打動了本來就心地善良的聶小倩。 與原著相比,張國榮飾演的寧采臣,不再是謹小慎微的傳統書生,而是一個帶著天真與勇氣、敢於衝破世俗樊籠的理想主義者。他的出現,打破了蘭若寺的沉寂和詛咒。王祖賢飾演的聶小倩,也不再是臉書化的害人女鬼,而是被命運捉弄、被層層壓榨的悲劇人物。她為自己助紂為虐的行為懊悔痛苦,也願意為她心中的好人寧采臣去反抗。
寧采臣與聶小倩的愛情,《倩女幽魂》已經拍到了極致。影片所表達的對純真情感的追求、對命運的抗爭、對自由的嚮往,始終能夠引發觀眾的共鳴。當年為“不許紅日,教人分開,漆黑中抱著你,莫讓朝霞漏進來”的癡與怨而淚奔的人們,慢慢讀懂了“找癡癡夢幻中心愛,路隨人茫茫”的宿命感。
視覺效果收穫讚譽
作為東方奇幻的經典佳作,電影版《倩女幽魂》不僅在劇情設計上獨樹一幟,在視效上也收穫了觀眾們的高度讚譽。雖然當時受限於成本和技術,服裝、美術、佈景等難免顯得簡陋,但創作者還是用嫻熟的手段,呈現出鬼氣森森的奇幻氛圍。
詭譎的樹林、幽暗的蘭若寺,這些原本只存在於文字描述中的場景,在電影中被賦予具體的視覺形象。例如,蘭若寺被塑造為一座荒廢而古老的寺廟,陰暗的色調與詭異的霧氣交織,使觀眾能夠更真切地感受到小說中的超自然氛圍。這種視覺化的處理,不僅忠實於原著的描繪,更通過視聽藝術的獨特手法,強化了陰陽兩界的對比,給予觀眾更強烈的感官衝擊。
影片中的動作設計也突破了傳統武俠片的範式,尤其是聶小倩的相關場景,白衣飄飄,綢緞飛舞,將舞蹈的美感與武術的力量完美結合。影片第40分鐘,寧采臣躲進小倩閨房,恰逢姥姥帶人給小倩“水中試紗”,剪輯使用恰如其分的節奏,把懸疑、動作、搞笑等多種元素融為一體,長達5分鐘的段落一氣呵成,成為經典一幕。當熟悉的旋律在耳邊響起時,歲月風霜、紅塵美夢、夢裡淚光撲面而來,只問那“人間路,快樂少年郎”究竟去往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