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大眾日報
產教融合創新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未畢業,已就業
栗晟皓
□ 本報記者 栗晟皓本報通訊員 許京兵
近日,走進日照市職業教育公共實訓基地的生產性實訓車間,生產線上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然而,與普通工廠不同的是,在機器旁忙碌的“工人”並非經驗豐富的技術工人,而是日照市科技中等專業學校即將畢業的2022級數控技術應用專業的28名學生。這些學生經過兩年半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已經能夠熟練完成汽車氣剎鼓式制動器等配件的生產流程。畢業後,他們將全部進入日照人和汽車配件科技有限公司就業,成為企業的新生力量。
“在學校的學習讓我掌握了紮實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跟隨企業師傅進行實踐操作,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訂單班學生崔本強自豪地表示,“現在我已經能夠獨立完成多種汽車配件的生產流程,這讓我對未來的就業充滿信心。”崔本強的經歷正是日照市科技中等專業學校深化產教融合、創新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一個縮影。
“我們瞄準五蓮縣汽車製造、新一代資訊技術等九大重點產業鏈,堅持將學科鏈建在產業鏈上,讓專業緊跟產業‘跑’、圍著需求轉,形成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專業體系,打造‘人才蓄水池’,實現學校與縣域發展同頻共振、同向同行。”日照市科技中等專業學校黨委書記張淑娟介紹。
近年來,日照市科技中等專業學校抓住製造業、服務業技能人才“用工需求”這個牛鼻子,堅持以服務縣域經濟發展為宗旨,牽頭成立市域產教聯合體,塑造多元辦學、產教融合新形態,聚力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開設新能源汽車、智慧設備運行與維護等專業17個,其中每年初中后五年制高職教育招生規模達1030餘人。先後與23家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係,通過創新校企合作模式,建立起政校企三方合作、校企命運共同體。
與此同時,該校在日照市北經濟開發區建設佔地500畝的大型公共實訓基地,先後吸引7家規模以上企業落戶,共建實訓基地。其中,投資3500萬元新建的日照人和汽配生產基地,借助學校技術人才優勢,短短4年時間便成長為省級產教融合型企業、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今年2月,在日照市科技中等專業學校舉辦的春季校園招聘會上,有就業意向的285名畢業生被萬通液壓、山東康洋、吉特工業等19家企業“一搶而空”。
堅持在產業一線培養創新人才,該校引進企業生產工藝、崗位標準和真實生產案例,邀請張念利、夏波德、馮展帥等擔任學校兼職教師,把生產車間搬進校園,建有校內生產線8條,讓學生接觸最真實的生產工藝,不斷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實現產教深度融合。同時,主動説明五征集團、萬通液壓等企業開展職工崗前培訓、職業技能提升、輪崗培訓和企業新型現代學徒制培訓,年度開展技能培訓1萬餘人次。
截至目前,該校先後向社會輸送3萬余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共獲省級以上技能大賽獎牌308表,省級技能拔尖人才300余名,實現山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十連冠”。其中90后畢業生卞光洪創辦的日照華洪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躋身山東省創新型企業和國家科技型企業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