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工程”構建育人新範式
更新于:2025-03-26 06:14:42

本文轉自:吉林日報

本報訊(肖楠 記者張鶴)2025年春季開學以來,吉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深入貫徹《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價值塑造為引領、以制度創新為引擎、以技術賦能為突破,系統性推進學風建設“六大工程”系列活動,形成了具有傳媒學科特色的育人新範式。

實施“榜樣引領”工程,為青春確定正確座標。新聞與傳播學院積極探索,多管齊下,全力支持學生的考研考公之路。學院舉行了“榜樣的力量”經驗分享會,邀請優秀學生代表,面向全體大一學生開展專題經驗交流,建起了高低年級傳幫帶平臺,為培育優良學風注入持續動能。

推進“AI賦能”工程,為文化傳承注入科技動力。為了將人工智慧技術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度融合,激發學院師生對傳統文化的創新表達與保護意識,AI吉希工作室開展“非遺+AI主題創作策劃研討”,師生們圍繞AI敘事傳播、藝術創作規律及技術應用展開深度研討,通過AI實踐創作繼續推動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機。

開展“創新驅動”工程,為實踐教學開闢新路徑。新聞與傳播學院組織各工作室紛紛開展主題創新活動。融媒體中央廚房工作室為學院學生提供實踐鍛煉平臺;吉師傳媒電視台作為校企合作與實習實訓平臺,持續推出了《校園新聞週刊》《後舍男女》《吉師說電影》等原創欄目。

打造“教室育人”工程,為學習環境提供專業保障。今年3月,學院提出“走出寢室,駐足教室”的口號,打造了先進的專業教室和傳媒實驗室等學習場所,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專業化的學習環境,形成“教室即課堂、工位即崗位”的濃厚專業研習氛圍。

深化“地方服務”工程,為區域發展貢獻智慧力量。學院以學風建設成果轉化為地方治理能力為目標,製作了吉林元素系列表情包,並在微信等社交軟體上線,展現了學院深度融入地方發展需求,形成“政產學研用”一體化模式,在文化傳播等領域發揮了作用,充分踐行“紮根吉林、服務吉林”的使命擔當。

落實“高效課堂”工程,為學風建設夯實基礎。為加強學風建設,提高教學效能,學院實行“課堂五項規範”制度:必須有教材或相關參考資料、必須有筆記或其他形式的記錄、必須有筆、無食品帶入、無手機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