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
又到了踏青覓綠的好時節
最近,在社交平臺上
年輕人流行起一種新的社交方式
一起到戶外採摘的蔬菜
圖自小紅書
“三月薺菜正鮮嫩
四月馬蘭也現身”
不少人帶上小鏟子
在“挖呀挖”中享受輕鬆愜意
還組成挖野菜“搭子”
一起尋找最適合挖野菜的寶藏地點
城市生活節奏快
上班族壓力大
走進山裡徒步、摘野菜
親近大自然的確很治癒
但其中隱藏的風險不容忽視
不少野菜和毒草
外觀極為相似
一不小心就可能誤食中毒!
圖自央視網
那麼,有哪些常見的野菜呢?
接下來
小編就帶你一起
認識幾種“Meisei 蔬菜”
在春季
常見的時令野菜
包括蒲公英、薺菜、折耳根等等
01
薺菜
圖自《中國的野菜輕圖典》
我國古人就有採摘薺菜的歷史
最早可以追溯到
春秋戰國時期
辛棄疾用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來描寫薺菜
蘇轼也曾寫過
“時繞麥田求野薺,強為僧舍煮山羹”
在四川地區
現在人們還把薺菜粥
叫做“東坡羹”
薺菜的營養價值極高
每100克薺菜
含有294毫克鈣
約為100克牛奶鈣含量的3倍
是著名的“補鈣小能手”
薺菜還含有豐富的鉀、膳食纖維
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
對視力、免疫力等都有一定好處
作為春日限定食材
薺菜的吃法非常多樣
最常見的就是
將薺菜剁碎拌上肉餡
包包子、包餃子、烙餡餅
薺菜的清香混合著豬肉的香味
吃起來就停不下!
圖自三聯生活週刊
02
蒲公英
圖自《中國的野菜輕圖典》
俗稱婆婆丁
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為葯食同源植物中的一種
經焯水處理後
可以作為日常食物食用
蒲公英植物體中
含有特有的蒲公英醇、蒲公英素
胡蘿蔔素及豐富的礦物質元素
新鮮蒲公英
不僅維生素C和鉀含量豐富
維生素B2也比較突出
能夠有效預防
春季脂溢性皮炎、乏力、口角炎
此外,蒲公英還具有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這裡提到的“結”
是指癥瘡腫毒
比如皮膚表面長了癤子、腫包等
可以用蒲公英來消散
圖自《生活圈》
蒲公英的吃法也十分多樣
可以涼拌、炒食
也可以包餃子或做湯
如果配著綠茶、甘草、蜂蜜等
就能得到一杯清熱的茶飲
炒制一下
還可以變成
四季都能喝到的蒲公英茶
看到這裡
您是不是覺得野菜好處多多
也想加入“挖呀挖”大軍?
別急!盲目亂挖
當心“嘗鮮”變“嘗險”
一方面
不少城市居民
並不具備區分野菜和毒草的能力
以及對儲存、烹飪知識的欠缺
極容易導致食物中毒
一不小心就遭遇野菜刺客
圖自小紅書
另一方面
大自然生長的野菜
並不屬於“綠色食品”
其生長環境有可能已經被污染
一些公園或綠地
為控制病蟲害
會定期噴灑農藥
採摘的野菜如果被農藥沾染
又沒有清洗乾淨的話
同樣會引起食物中毒
春日蔬菜
享受的是過程
品嘗的是春天的味道
在滿足嘗鮮和新鮮感的同時
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
新華每日電訊整理自科普中國、北京交通廣播、新華社、三聯生活週刊等
來源:中國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