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揚子晚報
週末的陽光像融化的蜂蜜,緩緩流淌在河堤上。我倚著一棵老柳樹,看三三兩兩的人群散落在草地上,彎腰掐著苜蓿。他們的竹籃里,嫩綠的苜蓿芽漸漸堆積,像一座座小小的春山。
一位西裝革履的中年男子,皮鞋沾上了泥土,領帶歪在一邊,卻渾然不覺;不遠處,一位戴著草帽的老太太,動作輕柔而精準;更遠處,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歡快地跑來跑去,她的紅色連衣裙在綠草地上格外醒目,像一朵跳動的春花。還有那個戴著耳機的年輕人。這些平日里不可能同時出現的人群,此刻卻因苜蓿而聚在一起。他們或蹲或站,或快或慢,卻都沉浸在同樣的快樂裡。老太太偶爾指點一下年輕人掐苜蓿的技巧,小女孩则将自己掐到的苜蓿骄傲地展示给西装男子看。這一刻,年齡、身份、職業的界限都模糊了,他們只是單純地享受著掐苜蓿的樂趣。
我忽然就明白了。在這個快節奏的城市裡,我們習慣了被deadline驅趕,被KPI衡量,被各種社交軟體綁架。而此刻,這些掐苜蓿的人,正在經歷一場無聲的“出逃”。老太太的皺紋裡藏著歲月的智慧,西裝男子的額頭上還留著職場的焦慮,年輕人的耳機里或許還回蕩著未完成的計劃,小女孩的裙擺上沾滿了春天的氣息。他們彎腰的姿勢,像是在向土地鞠躬;他們專注的神情,仿佛在與自然對話。這種簡單的勞作,給了他們一個正當的理由,暫時放下所有,遠離喧囂。
暮色漸起,掐苜蓿的人們陸續離去。西裝男子正了正衣襟,年輕人背起雙肩包,老太太牽著小女孩的手,他們又變回了城市森林中的一員。但我知道,他們的籃子里不僅裝著苜蓿,還裝著一段難得的鬆弛時光。
我蹲下身,學著他們的樣子掐下一片苜蓿葉。嫩葉在指尖散發著青草的氣息,那是春天的味道。或許,這就是現代人尋找的出口:在鋼筋水泥的縫隙里,找到一片可以彎腰的土地;在繁忙生活的間隙,尋得一刻純粹的寧靜。
[陝西]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