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濟源日報
春天的味道
琚立平
春天,每天都換新裝,萬物復甦,草長鶯飛。人們競相踏青、賞花、拍照……可我對春天的野菜更加青睞,受味蕾的驅使,盡享春天的味道。
說起野菜,首先想到的是薺菜。薺菜以頑強的生命力從土中拱出來,綠色圓形的葉片預示著春天的到來。機不可失,我和家人帶著鐵鏟和袋子開車來到有名的南山,下到田間地頭、溝溝壑壑挖薺菜。和煦的陽光照著,微微的暖風吹著,漂亮的小鳥陪著,不到中午,就挖了一大袋子薺菜。回到家後,把薺菜擇凈用水淘洗,瀝去水分。聞著薺菜淡淡的甜味和新鮮的香氣,渾身的疲勞一下子煙消雲散了。通常用荠菜包饺子或做菜糕,都讓食慾大增。民間有“三月薺菜賽仙丹”之說,辛棄疾有詩讚曰“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薺菜是春季養生的上等佳品,人們對它喜愛有加。
我家常吃的野菜還有蒲公英。記得小時候,春天裡上學,老師帶我們到黃河邊拔蒲公英。滿眼看到的是翠綠的長葉子和好看的小黃花,把小黃花放到手上一吹,變成了無數個飛起的“降落傘”。回到學校,把蒲公英清洗乾淨,每天煮一大鍋蒲公英水,全體師生喝一周,說是預防傳染病。在我眼裡,蒲公英是充滿生機的植物,被人們稱為“藥草王后”。中醫理論認為,蒲公英清熱解毒、養肝明目,是難得的養生食材。幾十年來,我一直堅持採集蒲公英,洗净曬乾后裝入袋中,不時泡水喝。特別是上火、嗓子疼時更是必喝不可。家人還發明瞭一道湯,我非常喜歡。選一把好的蒲公英的葉子,切成長絲,放上調料,做一道清肝明目湯,既能説明排出體內的毒素,又能滋補身體,何樂而不為呢?
說到野菜,不能不提到野小蒜。它深受我的喜愛。野小蒜以獨特的香氣和細膩的口感,征服了我的味蕾。它味道濃郁,營養價值高出普通韭菜許多。用野小蒜炒雞蛋包餃子是絕配,色香味俱佳,讓我獲得極大的滿足感。每年,我家習慣把野小蒜腌制起來配飯吃,方法很簡單:把野小蒜切成長段,放入生薑、辣椒絲、花椒、鹽等,用筷子攪拌一會兒,控幹水分,裝入壇中封存三五天即可食用。腌過的野小蒜吃起來滿口生香,格外開胃下飯。
還有一種野菜是白蒿苗。白蒿苗葉子纖細像雪花,清肝利膽去濕熱。將其採摘回來洗凈,放到開水裡焯一下,可以涼拌吃,也可和麵粉拌在一起蒸著吃,味道新鮮,口齒留香。更多的吃法是,早上鍋里添上水,放入一把白蒿苗、枸杞燉雞蛋吃,既喜顏美容,又保肝利肝,難怪人們說“吃白蒿,百病消。”
春天是希望的季節。萬物勃發,野菜種類繁多,地上長的還有刺角芽、麵條菜、灰灰菜等。樹上長的也不少,像香椿、柳絮、榆錢、槐花等,都是舌尖上的美味。
春風輕拂大地,一場春雨淅淅瀝瀝,滋養著萬物生長,各類野菜像雨後春筍般湧現。這是春天賜予人類的禮物,野菜變成了佳餚,讓我們大飽口福,余香悠長。野菜的味道,就是快樂的味道,老家的味道,春天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