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西海都市報
“吊脖”鍛煉意外身亡
這些健身誤區你瞭解嗎
近日,重慶一居民在社區健身器材上鍛煉時意外身亡引關注。目擊者稱,出事男子是學習網路視頻,將脖子掛在健身器材繩索上鍛煉,結果發生意外。當地有關部門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男子57歲,在社區健身器材鍛煉時,不慎被繩索吊住離世,“本來應該是手吊在繩索上鍛煉,但他是把繩索繫在脖子上鍛煉。”
“吊脖子”真的能健身嗎?專家提醒,“吊頸健身”雖然參考的是臨床上的牽引原理,但盲目操作並不可取。一些中老年人本身就有些頸椎疾患,而且人體是有一定生理曲度的,盲目“吊頸”不僅不能健身,還會給身體造成損傷。
值得注意的是,科學的運動方式可以起到強身健體、改善功能的作用。但老人們健身的一些“野路子”,不僅不科學,還可能對身體有害,比如吊脖、撞樹、倒走、拍打、吊嗓子……讓人看得“不明所以”。
老年人在健身時應注意些什麼?這些常見誤區你瞭解嗎?
撞樹
很多老年人喜歡用後背有節奏地撞樹,借此刺激穴位和經絡,緩解肌肉僵硬,促進血液迴圈。即便撞得後背紅腫酸痛,他們依然樂此不疲。
提醒:撞樹不是一項柔和的運動,老年人機體功能開始退化,易缺鈣、骨質變脆等,與硬物碰撞易造成皮膚軟組織挫傷甚至骨折,還可能損害內臟器官。因此,不建議老年人撞樹健身。
倒走
倒走可鍛煉腰背部肌肉,堅持鍛煉可改善平衡力,預防腦萎縮。但老年人機體功能日趨衰退,協調能力減弱,反應比較遲鈍,倒行時容易頭暈、偏離方向、失衡絆倒,甚至跌傷、扭傷。因此,老年人切不可盲目練習倒走。
提醒:倒走訓練時,選擇平整、人少的路段,按照“直立、彎曲、蹬地、收回”四個動作要點進行練習,即雙手扶住腰部,保持平衡,一條腿向後邁,下蹲,前腳蹬地後收回,每四五步回頭一次,可防止頭暈。倒行時動作一定要柔緩一些,且不易經常進行。
爬行
爬行是一種全身性運動,有益於促進血液迴圈,增加身體協調性和肌肉收縮能力,促進呼吸功能,益於腦部健康,減少骨質疏鬆。爬行主要分為跪爬(手膝爬)和手足爬兩種姿勢,是以兩手和兩膝或兩腳著地、交替爬行的鍛煉方式。
提醒:爬行運動並不適合所有老年人。患有肩周炎、肌肉勞損、頸椎或腰椎椎間盤突出以及眼部疾病的人,不適宜爬行健身。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最好也不進行爬行鍛煉,以免引起腦部供血不足發生暈眩。
吊脖
“吊脖健身”方式,看起來有點像臨床上的牽引治療,但實際上並不可取。因為人頸椎能承受的重量為25公斤左右,這樣的懸吊健身可能會直接損傷神經和脊髓,嚴重的甚至會導致高位截癱。
提醒:臨床上的牽引治療,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不建議個人盲目進行懸吊鍛煉。
拍打
拍打確實能刺激穴位、按摩經絡,但拍打在用力上頗有講究。正確的拍打手法是:五指併攏,指關節微屈,用力適中,拍打后迅速提起,直至兩手微微發熱。
提醒: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骨關節問題,如果有疼痛、發炎等癥狀則不能隨意拍打,以防力度把握不好加重病情。糖尿病患者神經末梢不發達,對“力度”感覺不靈敏,不建議進行拍打鍛煉。
爬樓梯
爬樓梯過程中,膝關節的壓力增大,膝關節反覆撞擊,周而復始的重複動作,會加大膝關節的損傷,誘發膝關節疾病。
可用快步走替代爬樓梯。如勻速步行,步速每分鐘80步至90步,每次15分鐘至20分鐘。快速步行,步速每小時五六千米,每次步行30分鐘。以上均可增加老人腿部肌力和改善心血管系統的功能。
提醒:廣大的老年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循科學鍛煉的原則,要做到合理規劃、量力而行、備好藥物、及時補水以及選擇適宜的鍛煉時間和場所等,可選擇慢跑、快走、打太極拳、練氣功、做老年健身操、打乒乓球等,對場地要求不高、適合老年人的健身方式。
吊嗓子
經常有老年人通過“吊嗓子”鍛煉提高肺活量。早晨是嗓子最放鬆也是最脆弱的時候,長期在早上“吊嗓子”,容易使喉部充血、水腫,產生聲帶小結或聲帶息肉,而且一口氣喊到底還容易造成缺氧。
提醒:老年人可以在散步時有意識地慢吸快呼,以此來提高肺活量。
據人民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