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 | 美味佳餚
更新于:2025-03-25 23:02:16

關於食物的記憶總是綿長的,味覺的美妙也總是能讓人分泌更多的多巴胺。這裡所呈現的快樂畫面,哪一張更能打動你呢?

食物與人本就無法分割。食物不僅僅是滿足口腹之欲這麼簡單,食物里所蘊含和聯結著的往往是更深層次的情感和精神需求。因此,拍下尋常美食和享用美食的普通人,總覺得要比一幅幅後期製作精良的美食廣告照更能激發起人對食物、對家庭、對家鄉的濃濃情感。

中華美食與傳統節日和農曆節氣是分不開的。正月十五吃元宵、湯圓,清明時節做青團,端午節要包粽子,中秋佳節吃月餅……食物往往化身為節日裡人們的一種情感寄託與儀式感。拍攝者可充分利用好這些傳統節日的契機,用鏡頭來體現人們入鄉隨俗,通過美食的製作與品鑒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再結合當地美食文化特色,如傳統服飾、節日裝飾等文化和民俗元素,給作品增添一層美食文化的深度與厚度。

一般來講,從美食的原料生產採摘、烹飪製作,到成品上桌,拍攝者可以採用多種拍攝技巧,來捕捉人們在準備、烹飪或享用美食時的精妙瞬間,以傳達食物給人帶來的美好體驗,呈現人與美食的深層次關係。

首先要善於運用特寫鏡頭。通過特寫鏡頭來表現食物本身的細節和吃喝的細節特徵。一方面可展現烹飪美食過程,捕捉食物製作時的動態,比如融化的油脂、燃燒的灶火、倒入油鍋的瞬間、四溢的蒸汽、流淌的湯汁、過篩的米麵等,勾起觀看者的食慾和饑餓感;一方面可呈現食客驚喜、滿足、愉悅、專注的表情,關鍵點是抓住一些動態特徵,比如啜、舔、吸等嘴部典型動作來展現美味誘人;還可以結合人物面部表情,比如閉著眼很受用的樣子,緊盯著食物兩眼放光的眼神,不由自主張開的雙唇等,用特寫來展現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細節和人的那些可愛的吃相。

其次要善於轉換視角、變換焦距和焦段。可以通過嘗試不同的拍攝角度,選擇俯視、仰視或平視,可以使用廣角鏡頭以增加照片內容的資訊量,可用大光圈或長焦鏡頭來虛化前景,更加突出表現主體。比如用俯視角度展現傳統民俗長桌宴的陣勢,強調熱鬧環境和氛圍;通過鏡頭下方競相伸出或夾起美食的一雙雙筷子,體現美食好吃搶手等。總之,一切都是為了使照片看起來更有看點,更顯生動,更能撩撥觀者的味蕾與嚮往之意。

然後還要善於利用就餐環境,如自然光或人造燈光的恰當運用,來營造享用美食的溫馨和快樂氛圍。善於將食物色彩與人的衣物色彩、背景色彩和諧搭配起來,以增強照片的視覺效果,使照片有更多看點。善於使用三分法、對稱或黃金分割等構圖法則來平衡畫面,還要注意人物之間的互動,美食離不開人,除了慣常拍攝孩子們對美食喜形於色的樣子,拍拍老外饕客對中餐的好奇和喜愛,拍拍老少三代一起分享美食、其樂融融也不失為一種新意。

一度風靡全國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曾出過一本書叫《至味在人間》,字裡行間都是與吃相關的充滿煙火氣的故事。美食飽含著人的智慧與創造,一張好的照片如果能讓觀者從中品讀出食物與人的故事,那就再好不過了。雖然圖片在表現力和生動性上似乎跟動態視頻相比存在一定劣勢,但好在,“一圖勝千言”還是我們可以信守和追求的準則。

美味沉浸  岳嵩 攝 點評人:王瑞麟(海南省臨高縣攝影家協會主席)

點評:作者採用平視視角,精彩聚焦孩童吃食物時的生動瞬間,增強現場的視覺吸引力,人物情態的捕捉自然、真實,主題氛圍突出。通過主次處理增強吸引力,人物鮮活、自然的情態被刻畫得淋漓盡致,周邊人物的襯托,進一步展現出了童真和滿足情態。

品味蟹黃湯包  劉龍 攝

點評:街拍對拍攝者的觀察和瞬間捕捉能力有著較高要求。畫面中幾位外國食客圍攏吸食蟹黃湯包的情景,在作者恰如其分的鏡頭處理中得到了真實自然的展現,精彩呈現出了入鄉隨俗和“品”的生動感。

家鄉的婚宴  王斌 攝

點評:高角度俯拍展現婚宴的現場情景,在拍攝角度上注重凸顯婚宴餐桌的排列特徵,使畫面形成獨特的結構趣味,達到了生動真實的目的。前景中托盤子大步疾行的服務員作為差異性的“點”,則將婚宴的喧鬧忙碌進一步刻畫。

蔗園“美容師”  蔡進生 攝

點評:作者居中拍攝,利用兩側密集排布的甘蔗營造蔗園氛圍,並形成均衡構圖,在透視效果的塑造下,展現出了空間氛圍,同時凸顯蔗園“美容師”的勞作狀態,人物的位置安排恰當,增加了畫面的協調感。

蘆兜粽  馬國泉 攝

點評:作者聚焦局部,刻畫人物的手部動作和美食細節,在飽滿的構圖效果下,使製作蘆兜粽的情景得到較為清晰的展現,明亮溫暖的光線也為畫面營造出溫馨的氛圍,彰顯生活的意趣與傳統文化的特點。

“丸”美盛宴  楊柳州 攝

點評:高角度俯拍展現出了別樣的形式感,圓形圖案異常醒目,成為最主要的趣味元素,圍攏在周圍的食客則凸顯了現場氛圍,形式和內容都可圈可點。

吃香腸  鈕樹合 攝

點評:低角度取景展現人物的高大之感,同時將兩個人物置於前景之中,通過前景人物左右的構置和獨特的服飾營造畫面形式和視覺趣味,處於“縫隙”內的人物忙裡偷閒吃東西與整體氛圍形成反差。

非遺美食製作·炒辣子雞  楊青 攝

點評:廚師烹飪的精彩瞬間被作者準確捕捉,燃燒的火焰效果得到了凸顯,人物也在火光的塑造下,具有了立體效果,畫面充滿著中式美食烹飪現場的氛圍感,帶給觀者較強的視覺體驗。

香   楊海強 攝

點評:畫面在瞬間捕捉上展現出了生動性,尤其是人物正面形態與人群背影的巧妙對比,將人物“吃”的投入狀態真實呈現。紅色氣球的點綴,進一步吸引觀者視線,充盈畫面的人物,則展現出了滿構圖的生動效果。

吃西瓜  戴升偉 攝

點評:席地吃瓜的場景被鮮活捕捉下來,不管是人物相似的動作情態,還是在排布結構上的疏密之感,都讓畫面更具節奏,更加精彩,充滿了細節的生動性。環境對人物的襯托也進一步強化了真實效果。

小“吃貨”  金先鋒 攝

點評:畫面中兩位小女孩舔食棉花糖的生動情態在瞬間捕捉下得到了精彩展現,女孩可愛的表情、面對面的情態和相似的服飾裝扮等細節處理,既展現出了人物的趣味性,也增強了主題意趣。

聚餐  蔣文潔 攝

點評:瞬間的精彩捕捉是打動人心的關鍵所在,不管是高角度俯拍帶來的豐滿視覺,還是小孩們“爭”美食的精彩情態,都突出了鮮活的形象和情緒張力,帶來了較強的感染力。

品嘗  鄭建平 攝

點評:一大一小共用美味的瞬間看上去真實生動,豐富的細節和精彩的情態刻畫充滿了生活的鮮活感,進入鏡頭的孩童以虛化的局部形態作為前景,增強了現場感,並強化了街頭氛圍。

長桌宴  劉昀溪 攝

點評:高角度俯拍展現流水席,富有感染力,通過飽滿的構圖形式,將現場元素的秩序感和豐富的色彩感生動呈現,極具吸引力。這類大場景凸顯了獨特又熱鬧的現場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