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克有過自己的觀察“我見過太多的人就像火箭般升上雲霄,因為他們除了工作之外別無其他興趣,但他們一旦下落,也像火箭燒光了助推器一樣快”。因為,能為公司作出最大貢獻的人一定是一個成熟的人,可是如果一個人除了工作之外無人生興趣,這樣的人本身就是不成熟的表現,所以我們建議公司應多多支援員工在興趣愛好上多花時間。
1、如果能夠完全在不同的領域獲得成功,這會增強其自信心。在接受新任務時更有嘗試的意願;
2、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能夠獲得精神上的放鬆,緩解精神高度集中在工作所帶來的壓力,以及職業疲倦期;
3、最大的突破往往不是來自行業內部,而是將來某一領域的真知灼見運用到不為人知的另一行業中,至少您在參加興趣團體中可以感受到非營利機構使命的強大影響力、有效運用董事會的功能以及最重要的激勵,這些都能讓您重新思考現有的工作方式。
對公司來說是如此,對個人亦如是,一個人的興趣越廣泛,他擁有的快樂機會就越多,而受命運之神操縱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因為即使失去了某一種興趣,或者失去了一份工作的機會,他仍然可以轉向另一種,興趣就是生命的寄託,能令我們的歲月充實圓滿,世界向他呈現出萬千姿態。原來一維的生活方式,因為興趣的到來而變得多維起來。早在1952年,以一篇未發表的畢業典禮演講稿為基礎,德魯克給《財富》雜誌撰寫了一篇題為《怎樣做員工》的文章,1977年,這篇文章被收錄在《人與績效》中,這篇文章除了提出大量易於接受的寶貴的職業建議之外,在最後一節,德魯克談到了外部興趣,那就是:作為員工,你有必要在工作之外展開有意義的人生。
“我說的是,找一件你真正有興趣的事情,就算成不了大師,至少也做一名業餘的高手。 這件事可以是植物學、研究你們縣的歷史、室內樂演奏、造傢俱、種植聖誕樹,或者其他形形色色的事情。 關鍵是,在我們這個‘員工社會’,擁有工作之外的興趣,認真對待它,這很重要。 ” 也許你曾因為覺得沒有時間而將某個興趣擱置一旁,這真是一件讓人遺憾的事情。 但是我們在任何時間做這件事情都不晚,在工作以外追求興趣的發揮,能讓你在單調的朝九晚五日常工作中取得平衡。 這樣的項目不僅能激勵你,甚至也能在你的工作中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正面溢出效應,並且讓你得到精力和靈感來進行“工作塑造”,或者再次投入你在工作中真正喜愛的那些部分。
在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培養興趣也是一個非常棒的替代選擇,如果能夠完全在不同的領域獲得成功,會增強你的自信心。在接受新任務時也更有嘗試的意願。而且在和自己的興趣在一起的時候能夠獲得精神上的放鬆,緩解精神高度集中在工作所帶來的壓力以及職業疲倦期。而最大的價值在於,將來自某一種行業中的真知灼見運用到不為人知的另一行業中而產生的美第奇效應,這些都能讓您重新思考未來的生活方式。
一位軟體設計師告訴我說,他是崔佛.胡斯比(《釣魚百科全書》作者)的忠實擁躉,每周都會拿出一定的時間專門用來釣魚,或者是每次遇到困境時,或者是工作遇到瓶頸時,他都會去釣魚,遠離城市的喧囂,獨享一方寧靜,坐在藍天白雲之下,揮杆於青山綠水之間,很多的問題都會找到新的思路和,他的夢想釣遍五大洲四大洋,然後寫一本關於釣遍全球的書。
所以,我們應該談的不是工作與人生的平衡,而是讓工作成為自己人生更上層樓的台階,德魯克在《21世紀管理挑戰》第六章“自我管理”一節中寫道:“自我管理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在事業早期發展個人的第二興趣。”同時,德魯克將“正式興趣”和“業餘愛好”加以區分,認為不應只局限於對外部某些方面的興趣,還應該涉及諸如第二職業或者並行不悖的事業,志願服務或者參加社會創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