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5個問題,找出自己“擅長的事”!
更新于:2025-03-26 07:10:32

找出你獨有的“擅長的事”,以及能有效利用“擅長的事”的長處吧。我們的目標是:

找到10個長處

通過回答以下問題,找到在自我提升類的圖書中沒有的,只屬於你的長處吧。

問題1:在迄今為止的人生中,你覺得充實的體驗是什麼?

在尋找“擅長的事”時,經常有人建議你:“回想一下之前成功的經歷吧!” 確實,在尋找“擅長的事”的時候回想成功經歷是非常有效的。但是,被問到這個問題時,很多人都會覺得“說是成功的經歷,但其實也沒什麼……”,實際上,即使對客戶說“請告訴我你以前成功的經歷",也很少有人能馬上回答出來,所以我總是問:“你有過感到充實的體驗嗎?”

所謂充實的體驗是指自己感到開心的時刻或者感到開心的經歷。為什麼通過回憶開心的經歷,就可以知道自己“擅長的事”呢?

因為做“擅長的事”的時候會非常輕鬆且開心,甚至說越做越精神,充滿活力。比如,有的人“去人多的酒會就會變得有活力”,也有人“在房間里一個人看書會變得有精神”。

相反,做不擅長的事情時需要有意識地去努力,所以很累。另外,如果有“去人多的酒會會很累的人",也會有“一個人在房間看書會變得鬱悶的人"。

區分“擅長的事”和“不擅長的事”的方法很簡單。做的時候感到充實的是“擅長的事",相反,感到疲勞的就是“不擅長的事”。

先從“自己什麼時候會感到快樂”開始牢牢捉住“擅長的事”,下一步才是考慮在工作中怎樣將其作為長處發揮出來。

請試著發現讓自己感到充實的體驗吧。

問題2:最近讓你感到煩躁或是心慌的是什麼事?

最近讓你生氣的事情是什麼?實際上,通過回憶那些令人生氣的事情,你可以發現自己“擅長的事”。對別人的行為感到不舒服、心煩意亂,是因為你自然而然能做到的事情對方卻做不到。

“為什麼連這樣的事情都做不到呢?”  有這種感覺的時候,人就會很煩躁。所以在感到煩躁的時候,也是發現自己平時理所當然在做的“擅長的事”的機會。

把對別人感到煩躁但自己理所當然的事作為工作會讓人感到輕鬆,也會產出成果。

比如,我有位朋友很會說話,總能成為酒會等場合的焦點。

有一次這位朋友對我說:“明明沒有把控全場的能力,卻總是說些無聊話題的人讓我很惱火。”我完全沒有這樣的感受,因而感到非常吃驚,所以記得很清楚。因為他總是理所當然地說著有趣的話來活躍氣氛,所以才會對別人做不好這件事感到惱火吧。

這位朋友總是擅長用有趣的對話來讓人開心。如果是自然而然可以做到的事,最好也將其用在工作中,或者說如果不用就會感到很痛苦。

還有人說:“無法容忍不能理解別人心情的人。”他肯定能很自然地理解別人的心情吧。

你在什麼情況下會感到焦慮、生氣和煩躁呢?那時你發現自己有什麼無意識中會做的事情呢?如果能將其應用到工作中,就像在水流流動的游泳池裡坐著救生圈前進一樣,工作會變得輕鬆愉快。

問題3:問身邊親近的人:“你認為我的長處是什麼?”

如果身邊只有一個人回答這個問題,你也很難發現自己“擅長的事”。

因為正如前面所說,很多“擅長的事”對自己來說都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很難注意到。很多時候,周圍的人都能看明白,但只有你自己從沒注意過。

一項以300對情侶為對象進行的調查研究發現,比起自己判斷自己的性格,伴侶判斷的結果更準確。

例如,我通過詢問朋友,才意識到自己沒注意過的事情。

朋友:“你的熱情度好高啊。因為你真的很喜歡自我認如有關的東西,也一直在學習,所以容易帶動周圍的人。”

八木:“在周圍的人看來,我的熱情度這麼高嗎!因為對我來說這是很普通的事,所以沒有注意到。"

朋友:“真的非常高。”

雖然感覺到即使不怎麼努力,自己的專案也能很好地推廣出去,但這似乎是因為我散發出的熱情無意中讓人們聚集在一起。

我的長處是雖然無意識地做著某件事,但能專注其中並能動周圍的人。

注意到自己“熱情高漲,能帶動周圍的人”這一優點後,我向參加自我認知項目的成員公開了這一工作有關的詳細數據,並講解了自己在工作中採取了怎樣的策略。因為我想把對傳播自我認知的熱情也傳遞給參加項目的客戶。

這樣一來,我就可以將客戶帶入我熱情的漩渦之中,客戶也會產生認真瞭解自我的動力,會想“去尋找可以投入其中的‘想做的事’吧!”。

雖然很少有人會把工作的數據向客戶公開,但這是我發揮長處的方法之一。

我也會讓客戶去向關係好的人詢問他們自己的長處,試著詢問後大家都會發現平常因為太過理所當然而沒有注意到的自己的長處,並感慨"原來是這樣啊"!所以請一定要詢問一下自己的朋友和家人。

問題4:如果明天辭職了,之前的工作中有沒有你留戀的部分呢?如果你現在沒有工作,請思考之前工作中的細節。

思考的時候不要將工作作為一個整體,而要將其看作多項工作的組合。做的工作令人全然開心或者全然痛苦是不可能的。無論多麼令人開心的工作,也會有令人討厭的地方,反之亦然。

“如果明天辭職了,之前的工作中有沒有你留戀的部分呢?"

那部分就是你“擅長的事”,是你做的時候會感到充實的工作。

例如,我的客戶K先生雖然討厭工作中與事務性有關的工作,但他說:“我非常喜歡聽客戶說話,所以不想放棄這個工作。”如果將聽客戶說話作為主要工作,K先生一定能大顯身手吧。

在你現在覺得討厭的工作中,也應該有能讓你感到開心的部分。那裡隱藏著你擅長的事。

問題5:你至今為止取得過什麼樣的成果,你是如何做到的呢?

其實這個問題是最重要的。為了找到在工作中能發揮的“長處”,你需要回顧之前取得的成果。

雖說是取得成果的成功經歷,但不一定非得是能挺起胸膛向人炫耀的那種。在思考成功經歷是什麼的時候,立刻浮現在腦海中的那個就是答案。因為立刻浮現在腦海裡的經歷是記憶深刻的,也是當時感受到強烈情感的經歷。

你擅長的事和情感聯結在一起,因為發揮長處的時候會感充實和喜悅,暴露缺點的時候會感到空虛和不安。因此,如果深人挖據當下突然浮現在腦海中的經歷,其中一定隱藏著你的長處。

如何深入挖掘成功經歷,請從以下8個角度去剖析。

1. 在感到充實之前做了那些事?

2. 當時的所處的環境有什麼特點?

3. 具體採取了怎樣的行動?

4. 經過怎樣的思考採取了上面所回答的行動?

5. 當時意識到了什麼?

6. 當時的動力是什麼?

7. 是什麼時候失去了那種充實感?怎樣才能保持呢?

8. 當時覺得如果這樣做會更好的事是什麼?

從這8個角度深入挖掘你的成功經歷,可以不斷發現你的長處。從這8個角度進行思考後,總結從中發現的自己的“長處”。

雖然深入挖掘一個成功經歷需要半個多小時,但是通過花費這些時間,你能找到在今後的人生中使用的原創成功法則。

我以高中三年備考學習的經歷為例供大家參考(見下表)。

僅是回想一個成功的經歷,就可以找到把9件擅長的事變成長處使用的方法。

在現在的工作中靈活發揮這些長處,或是用在就職和跳槽中容易發揮作用的地方,你就可以進入與當年成功時同樣的狀態。那樣的話,你在當下的情境中就容易做出成果了。

來源:本文節選自《如何找到想做的事》,八木 金平 著,經機械工業出版社授權原創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