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挖出11斤黃金上交博物館,半年後去參觀發現變成了8斤,專家:正常現象
更新于:2025-04-16 12:16:25

©視覺中國

1970年,在陝西西安何家村一處看似普通的建築工地上,一場足以改寫考古歷史的重大發現震撼登場。

幾位村民偶然間的挖掘,讓深埋地下千年的盛唐珍寶重見天日。

當陶罐被打開,金器、銀器、玉石、古幣等琳琅滿目的文物映入眼簾,數量多達一千多件,

這批珍貴的“何家村遺寶”被迅速送往陝西博物館進行妥善保管與研究。

01

半年後,陝西博物館精心籌備“何家村遺寶”專題展覽,誠邀大眾共賞盛唐風華。

然而,展覽前夕,原本登記在冊重達11斤的金箔,在再次稱重時,竟只剩下8.3斤左右,近3斤的“黃金”不翼而飛。

這一發現,瞬間引發軒然大波,當時負責文物稱重的韓偉專家,也成為眾矢之的。

作為這批文物的直接研究者,又親手接觸過金箔,他自然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輿論的壓力如潮水般湧來,所有的懷疑都指向了他。

韓偉雖滿心委屈,卻始終堅定地表示:“我沒動過一絲一毫的金箔!整個稱重、運輸的過程都有其他人作證。”

但僅憑口頭辯解,在洶湧的輿論面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他無奈被停職接受調查,外界的傳言更是甚囂塵上。

為了探尋真相,陝西方面請來了西北大學的物理和化學專家團隊,對古金箔展開了一場特殊的實驗。

專家們將一塊金屬薄片浸泡在水中三天,隨後取出稱重,結果令人恍然大悟——水分附著其上,重量明顯增加。

原來,那些看似沉甸甸的黃金,並非“純金無瑕”,還夾雜著不少水分。

而且,古代冶煉技術有限,金子純度不高,表面極易吸水,在長年埋藏於地下的陶罐中,金箔吸水情況更為嚴重。

經過半年時間,水分逐漸蒸發,金箔自然“縮水”,這才出現了“憑空少了三斤”的離奇現象。

02

實驗結果公佈,真相大白於天下,韓偉專家終於洗清冤屈。

其實,即便在現代,回收黃金時也需先用火烤一下,目的就是清理黃金表面的水分和灰塵,以還原其真實重量。

不然,一克金價不菲,哪怕多吸了一點水,回收商也會損失慘重。

這場看似荒誕的“黃金消失案”,實則是一次生動的科普課堂。

它讓我們明白,黃金並非如人們常規認知中那樣“刀槍不入”,在特定條件下,它也會吸收水分,導致重量變化。

同時,這一事件也讓我們看到了考古工作者在面對誤解和質疑時,堅守真理、追求真相的執著精神。

“何家村遺寶”不僅僅是一件件珍貴的藝術品,更是歷史的見證者,它們承載著盛唐的繁華與榮耀,也記錄著考古工作者們的心血與付出。

這場黃金“縮水”之謎,永遠提醒著我們,在探索歷史的道路上,要保持敬畏之心,以科學的態度去揭開歷史的神秘面紗。

來源:樂活記

讀書的氣質
讀書的氣質
2025-04-13 05:24:35
再也不想同情洪欣
再也不想同情洪欣
2025-04-14 10:56:11
圖書館里的往昔時光
圖書館里的往昔時光
2025-04-14 1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