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研究生喝麥片后中毒身亡,姐姐崩潰說出一個細節,很多家長都沒當回事
更新于:2025-04-10 14:33:32

01

姐妹們看“湘潭大學宿舍投毒致死案”的最新進展了嗎?

這個案子終於一審宣判了,以故意殺人罪判處被告人周立人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我關注這個案子挺久了,案件細節說來挺駭人聽聞的,簡直像清華“朱令案”的翻版。

4個學生同住一寢室,同吃同睡,有個叫張海藍的孩子卻慘遭室友下毒,帶著遺憾離開了人間。

遇害之前,張同學一直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他就讀於湘潭大學興湘學院,以優異成績考上了湘大法學院刑法研究生。

在同學眼中,他總是笑容滿面,樂於助人。在父母心裡,他非常孝順,經常給家裡的生意幫忙。

距張同學畢業還有兩年的時候,宿舍搬來了一個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學生,叫周立人,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周立人不講衛生,脾氣還衝,常和室友爭吵,攪得宿舍一地雞毛。

每次和舍友們發生矛盾,擔任宿舍長的張同學就要出來調停。

時間一長,一向好脾氣的張同學也忍受不了了,他向學校遞交寢室調整申請。

這惹惱了周立人,讓他起了歹心和殺意,在“游魂行動”筆記中他寫道“低劣基因必須清除”。

在公訴法庭上,被告人周立人也當場承認了罪行,說自己的確在網上購買過秋水仙鹼,隨後放進室友麥片。

他解釋說這一系列操作不是故意殺人,而是想檢測藥性,為自己製作痛風藥做準備,自己也沒想到麥片竟被張海藍誤食了。

其實張同學入院之後,張同學的姐姐曾經懷疑過弟弟是被人投毒,因為弟弟出事前曾跟家人念叨過,和室友周某某處得不太好。然而懷疑只是一閃而過,姐姐覺得“不能平白無故懷疑人,如果不是投毒,那可能會毀了人家的聲譽”。

但善良的人,並沒有得到同樣的回饋。投毒者不僅沒有一絲愧疚緊張,反而選擇沉默,眼睜睜看張同學錯過最佳治療時間中毒身亡。

02

秋水仙鹼是什麼?

我在網上粗略查了下,這是一種猛烈的高毒性藥物,24小時內不能服用超6mg,藥量稍微控制不好就會要人命。

連專業醫生都慎之又慎,周立人一個普通人,竟敢拿舍友生命做實驗,他投放了100mg秋水仙鹼在麥片里。

這事立馬在網上吵翻了天,有人說你檢測藥性怎麼不把秋水仙鹼放入自己的麥片中?

就好比你用斧子砍死人,說只是想試試斧子鋒不鋒利,這在邏輯上毫無自洽。

實際上,周立人的行為早就有預兆,從媒體描述來看,他的童年並不快樂,長大後依然沒什麼朋友的他,漸漸也不愛跟父母交流了。

如果父母能及時問問他壓力大不大,老師同學好不好相處,孩子的情緒也許能被疏導,性格能被改變。

可父母卻沒有積極的關注和干預,周立人也就養成了傲慢、容易激動,愛和人比拼的偏執性格,並最終導致了這樣一場悲劇。

1.愛爭辯,愛評論,凡事從自我視角出發

張同學有寫QQ日記的習慣,他生前寫了很多長文說和周立人相處不來。

因為他覺得周立人這人很“杠精”,常為反駁而反駁,不惜傷害別人也要將“辯論”進行到底。

第一次見面,周立人就和他辯論法律問題“試圖在專業上打壓你”。

周立人還喜歡觀察室友並當面評判,大到家庭條件、家庭成員性格,小到穿襪子廉價、水杯娘、買不起正版書等等。

在心理學里,有一個“反駁型人格”的概念,這種人無論是否有理都愛唱句反調,然後把自己的想法一頓輸出。

比如周立人曾問張同學,“這水杯是女生送你的嗎?”

張同學回答說是自己買的,周立人卻說,“只有女性化的人才喜歡這種,你怎麼會買這種?”

真是妥妥的反駁型“地獄室友”啊,誰碰到這種人都會極其鬧心。

習慣性反駁別人的人,是一種怎樣的心理呢?

之前我聽過一個說法,是從心理學角度講的,說反駁別人再覆上自己的觀點,能製造出“高人一等”的體驗。

周立人從不顧及別人的感受,總是通過反駁,來滿足自己的優越感和價值感。

像他這種反駁型人格的人,最大的特點是像一個360度無死角的彈力球,不斷用反問或反駁攻擊別人,直到自己取得完全勝利為止。

這是非常容易遭到周圍人反感的,如果不想讓孩子路越走越窄,受人排擠,就要教給他和同學相處的溝通方式。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也沒有完全一樣的兩個人。

我們要讓孩子瞭解,不要強求別人和自己一樣,要包容不同,尊重差異,這樣才能維持更長久的關係。

而無意義的反駁和抬杠會困擾自己,也會消耗別人。不如把有限的時間精力,投放到更有意義的事情上去。

2.缺乏邊界感,喜歡盤問別人隱私

周立人的人際關係很差,從他更換了三次寢室就可以看出來。

他被排擠,又沒什麼朋友,所以內心極其渴望有那麼一個人能關注他、説明他。

當張同學替他值日、調解關係、收拾爛攤子,他感覺自己被接納了。

所以他用一種近乎變態的方式來控制張同學,平日里盯著他,觀察他一舉一動。

看到張同學不在宿舍,周立人就會打電話問他在哪,當張同學說在跑步時,周立人會到操場去找他。

周立人甚至偷看張同學的手機,害怕別人說自己壞話,讓張同學也像其他人一樣討厭他、遠離他。

僅相處半月,周立人這種越界行為,就讓張同學感到窒息,“甚至做夢,都夢到他在無休止對我訊問和一副看盡世間滄桑的教誨。”

像周立人這種孩子,既不懂得隱私的概念,也不明白適可而止。

之前我身邊也有那種人,總熱衷打探別人的生活隱私,正面詢問不行,就曲線迂回,總帶著一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陣勢。

說實話,這挺招人反感的,長期以往他的人際關係大概率會出問題。

我們要讓孩子帶有邊界感的走向別人,保持適當的心理距離。哪怕關係再好,也不要刻意去打探別人的隱私。

太用力的關係終究走不長遠,很多時候,懂得尊重別人,保持一種必要的社交距離,才能讓他和同學的關係暢快發展,自由延伸。

3.父母看見孩子孤僻偏執的性格,及時做疏導

周立人性格偏執,可他反倒覺得這些都是自己的優點“我想問題喜歡深入,周圍人說我愛鑽牛角尖,不過我很享受這個過程。”

如果他在學業上這麼思辨和鑽研,肯定是個好學生,可他偏偏用的不是正道。

他把爭辯思維拿來跟室友吵架,在每個宿舍都和室友鬧得不愉快。

又把鑽研精神用來預謀投毒,在網購秋水仙鹼后,翻閱了知網上96篇相關文獻,也密集流覽過校園投毒案的新聞。

如果父母能早點看到他性格中的孤僻偏執,幫他做出調整改變,也許就不會做出如此極端的事來。

我記得《天道》里丁元英有這麼一句臺詞:

“手一直伸著,你覺得正常嗎?不正常。手一直攥著,你覺得正常嗎?不正常。收放自如,能伸開能攥著才是正常。”

偏執性格的人,就如同我們的手一樣,一直攥著,或者一直伸著,不是可伸可攥的狀態。

我們要引導這樣的孩子,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對待事物的看法怎麼都可以,只是角度不同,要尊重別人不同的想法和活法。

即便是在發生矛盾的時候,也要讓他記住平和溫柔處理問題的方式,往往比偏執更高級、更有力量。

03

我們回頭反觀這起悲劇,其實避免不幸的最好途徑,就是看見。

看見成績之下、面子之里那個需要説明的孩子,看見他的問題和他所處的困境。

想讓孩子在學校這個小社會混得好,非常重要的是教會他換位思考,在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保持善良和理智,以及如何妥善處理人際關係中的是非和矛盾。

這些,是需要每位父母花更多心思的事情。

來源:小樹媽媽

巴風蜀韻耀古今
巴風蜀韻耀古今
2025-03-26 04: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