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0月7日,陽光傾灑,倫敦攝政公園的長椅上,坐著兩個靈魂契合的“瘋子”ー托尼和莫琳。
大學時期的托尼,思維跳脫、滿腦子奇思妙想;莫琳,同樣懷揣著對世界的好奇與叛逆。
二人初次相逢,就像老友重逢,聊得熱火朝天。
很快,他們做了三個大胆的決定:休學、結婚、環遊世界。
“朝九晚五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我要去看看遠方。”托尼的話,道出了他們共同的心聲。
第二年七月,熾熱的陽光彷彿在為他們送行。
這對新婚夫妻,口袋裡沒多少錢,卻裝滿了夢想,帶著幾件舊衣裳,開著一輛不知倒了幾手的小貨車,踏上了未知的旅程。
車輪滾滾,風聲在耳邊低吟,在別人眼裡他們是叛逆的,甚至因為出行條件簡陋,還經常得到別人的白眼。
托尼和莫琳卻很享受這種“居無定所”的生活。
從荷蘭的風車田園,到法國的浪漫街巷;穿越阿富汗的風沙,途經印度的神秘廟宇、泰國的熱鬧集市、印尼的椰林沙灘……一路山海相隔,他們曾賣掉汽車,徒步前行。
六個月後,終於抵達澳大利亞,此時他們口袋裡只剩下27美分,而南半球正值夏季,這場旅行,宛如一首首尾呼應的夏日長詩。 旅途的經歷讓他們萌生了寫書的念頭。
一個微醺的夜晚,他們把歌曲裡的“Lovely Planet”誤聽成“Lonely Planet”,覺得這名字妙極了,便用作書名。
誰能想到,這本《孤獨星球》日後成了旅遊界的經典之作。
多年後回憶起來,托尼和莫琳仍忍不住笑:“這是一場延續了50年的美麗誤會。”
如今,曾經自由奔放的情侶已白髮蒼蒼,但那份對世界的熱愛從未改變,《孤獨星球》也幾經轉手,市值過億。 寫書之初,托尼就想著為20歲、沒什麼錢卻懷揣夢想的年輕人而寫。
別的旅遊指南推薦豪華酒店,《孤獨星球》卻教你怎樣用最少的錢住進乾淨的旅館,怎麼從花園小徑溜進泳池享受清涼;
別的雜誌只給出景點,《孤獨星球》在沒有手機地圖的年代,親自探路,手繪地圖,細緻到“從噴泉往右邊小巷走22步,有一家乾淨的旅館”。
書裡還有各種實用小竅門,比如教你識破奸商的鬼秤,甚至還有托尼的“吐槽”:遇到不尊重女性的人,替我揍他一頓!
起初,他們寫書不為賺錢,純粹是分享經歷。可現實很殘酷,為了生計,莫琳一邊工作一邊攻讀社會學學位。
托尼笑著說:“沒有她,我真不知道怎麼辦。”
白天,托尼在家構思創作;晚上,莫琳從公司借來打字機寫稿。
兩人坐在小餐桌前,回憶旅行點滴,寫成文字,用訂書機裝訂成冊,像是把珍貴的回憶縫進了時光里。
沒想到,這本充滿回憶的小書一經出版就大獲成功,但他們還是把錢都花在了旅行上。
他們騎著二手摩托車,穿梭在叢林小道,風把頭髮吹得肆意飛揚;帶著紙筆,看遍湖光山色,世間關於自由的詞彙在那一刻都顯得蒼白。
旅途中,他們在冰天雪地拋錨,在酷熱沙漠爆胎,可從未想過放棄。“旅行的魅力就在於不確定性,接受所有的意外,才能收穫無盡的驚喜。”
托尼後來補充道:“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1972年,他們本打算去看巴米揚大佛,卻因路途艱險放棄,想著以後再來,可2001年,塔利班炸毀了大佛,成了他們心中永遠的遺憾,也讓他們更加堅定及時行樂的想法。
有了孩子后,外界都覺得他們該安定下來,讓孩子好好上學。
但這對“反骨”夫妻偏不,帶著孩子繼續環遊世界。
孩子還沒斷奶,就被背在身後遊新加坡;
剛會說話,就坐著小拉車穿越秘魯;
2歲時,坐著大巴游南美洲;
3歲時,在非洲草原露營玩耍。
他們還在尼泊爾抱過老母雞,在雪山上拍過全家福,“上學前,孩子就去過了除南極洲以外的每一個大陸。”這樣的童年,簡直酷到沒朋友。
他們把旅行經歷整理成書,本本暢銷。
可隨著《孤獨星球》發展成大公司,托尼卻不開心了,他本是為了逃離朝九晚五才去旅行,如今卻又被困在辦公室當老闆。
員工們說,他每天進辦公室都沉默寡言、滿臉沮喪,可一去旅行出差,就變得活潑健談。
托尼管理公司也很隨性,因為是旅行指南公司,員工出差旅行費用全報銷,但前提是要玩得盡興。 為了保持指南的獨立性,《孤獨星球》從不登廣告。
澳洲廣告界大佬約翰·辛格爾頓多次想收購,都被托尼和莫琳拒絕。後來才知道,托尼是怕公司被收購后,員工和自己出去玩不能隨心所欲。
公司每年還會拿出5%的收入捐給人道主義組織,“我們從世界獲取,也該回饋世界。”
對於公司繼承問題,他們看得很淡。曾讓孩子進公司上班,孩子沒興趣,莫琳就問:“那你離職后想去哪玩,跟媽說說。”在他們家,旅行才是頭等大事。 如今,莫琳和托尼加起來已經160歲左右,卻仍在旅途中。前兩年,托尼還去了20個國家,體驗過摩天大樓的繁華,也感受過北極寒風的凜冽。
在峽谷看落日,在遊艇吹海風,就像50年前那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有人不解,為什麼“旅遊博主”鼻祖拍的照片這麼“土”?
或許在他們心中,旅途最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過程、同伴、故事和出發的勇氣。“你只管出發,所有困難都會迎刃而解。”
話雖如此,世界卻充滿變數。旅遊業動蕩,《孤獨星球》也面臨危機,開始裁員。
為了讓更多員工有飯吃,2007年,《孤獨星球》以1.5億美元賣給BBC,2022年,中國版停刊。
面對這些,兩位老人有些傷感,卻依然樂觀。“年輕人,永遠去做自己熱愛和相信的事吧,可能不賺錢,可能困難重重,但至少這一刻,我們活得盡興。”
世界廣袤無垠,玩得盡興,就是他們堅守的信仰。
托尼在肯亞北部時發佈了一張照片,風拂過他的足跡,也拂過他曾寫下的文字:“今天,我比任何時候都堅信旅行的重要性。地區、政治、文化將我們分隔,但出發使我們相遇。旅行是一場內心的小小革命。”
等你看多了風景,便會知曉,山河湖海的壯美從不只是眼中的綺麗畫面,更是心靈的一次次震撼與重塑。
那蜿蜒於群山之間的江河,以磅礴之勢奔騰不息,讓你懂得生命的力量應在奮進中彰顯;
那廣袤無垠的沙漠,金黃沙丘在烈日下綿延起伏,教會你在荒蕪中亦能尋得堅韌與希望的綠洲;
那雲霧繚繞的山巒,峰巒在縹緲間若隱若現,引領你領悟人生的起起落落、虛實變幻。
當你踏足不同的土地,邂逅各異的風景,你會發現,每一處都在為你描繪著世界的豐富多元,也悄然在心底勾勒出一幅獨屬於你的人生長卷,上面滿是成長的筆觸與對世間萬物愈發深沉的熱愛。
所以,正如開頭說的“如果疲憊了、迷茫了,不妨給自己一個暫停的理由吧!”
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去找一下屬於自己的“孤獨星球”。
來源:環球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