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佈的最新癌症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新發癌症病例1929萬例,死亡癌症病例996萬例,其中,我國新發癌症病例為457萬例,死亡癌症病例為300萬,分別佔全球的23.7%和30%,我國作為世界上的人口大國,癌症數據不容樂觀,無論是新發還是死亡人數,都居全球首位。
那到底有沒有什麼飲食方法或食物可以降低癌症的發生風險呢?
一、每天一根胡蘿蔔,不僅可以抗癌還能延壽?
近日,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在期刊《食品科學與營養學評論》上的一項研究指出,多吃胡蘿蔔竟然可以降低癌症發病風險。
研究人員對198項研究涉及4707643名受試者和138917例癌症病例進行了系統性評估和綜合分析后發現,與胡蘿蔔和α-胡蘿蔔素攝入量低的人相比,攝入量多的人癌症發病率會降低10%,而在血漿中α-胡蘿蔔素最高的人比最低的人,癌症發生風險下降20%。
在胡蘿蔔攝入量與癌症風險的關係上,與不吃胡蘿蔔的人相比,每周吃400g胡蘿蔔(大概每周5根的量)的人,癌症風險下降20%,就算每周只吃60g,癌症風險也能降低4%。
無獨有偶,Nature Communications中刊登了瑞士研究所的一項研究。該研究通過實驗認證胡蘿蔔素延長線蟲壽命,對實驗鼠補充胡蘿蔔素可改善葡萄糖代謝並增加運動耐力,幫助減輕實驗鼠老年虛弱參數。
不過,河南省腫瘤醫院臨床營養科博士翟軍亞則表示:“胡蘿蔔抗癌的說法並無充分理論依據,癌症是遺傳、環境、生活方式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沒有任何一種單一食物可預防或治癒癌症。
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均衡膳食和合理營養是維持健康與生命的物質基礎,也的確能提高癌症治療依從性和耐受性。”
二、常吃胡蘿蔔,還能收穫4大意想不到的好處
胡蘿蔔不僅價格便宜,而且營養價值也極高,胡蘿蔔富含胡蘿蔔素、維生素A、維生素C、膳食纖維以及多種微量元素,這些營養成分對人體的健康有著重要的作用。經常吃胡蘿蔔,不一定可以抗癌,但能收穫以下4大好處:
1、保護眼睛
胡蘿蔔中的維生素A是構成視覺細胞內感光物質的成分,也能維持視紫紅質合成與暗視覺過程。一旦缺乏維生素A則易引起夜盲症、乾眼症,甚至失明。
另外,胡蘿蔔中的玉米黃素與葉黃素是角膜黃斑色素重要成分,能夠保護視網膜不受藍光損害,從而提高視覺靈敏度。
2、調節免疫力
維生素 A缺乏會引起皮膚粗糙、乾燥等癥狀,而胡蘿蔔中的維生素A可以維持皮膚黏膜的完整性,對皮膚健康和免疫力有一定作用。
維生素A還能增強自然殺傷細胞與吞噬細胞活力,改變淋巴細胞分化生長,幫助維護上皮細胞正常功能,對於預防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具有重要的作用。
3、預防便秘
胡蘿蔔膳食纖維含量較高,100克胡蘿蔔當中膳食纖維的含量約為2.8克,比小白菜膳食纖維更高,膳食纖維除了能夠增強飽腹感,還能促進胃腸道蠕動和有益菌增殖,從而説明預防便秘問題。
4、滋潤皮膚
胡蘿蔔富含植物營養素β-胡蘿蔔素,它在人體內轉換成維生素A,能充當天然防曬霜而説明保持皮膚的健康,也能防止晒傷以及皮膚乾燥問題,使皮膚保持滋潤。
三、胡蘿蔔到底是生吃好,還是煮熟了吃好?
不少人認為只要吃胡蘿蔔就會對身體有好處,這種說法雖然沒有錯,但胡蘿蔔生吃和熟吃,對身體吸收來說是有著很大的差距的。
揚州大學旅遊烹飪學院營養系主任彭景表示,胡蘿蔔營養豐富,熟吃時胡蘿蔔因接觸過油脂,β-胡蘿蔔素就能最大成都被我們吸收。而生吃時則營養就容易浪費,尤其胡蘿蔔榨汁是很不建議的。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姚宇則表示,胡蘿蔔不油炒時,吸收確實會差一點,但也不是說完全不吸收。胡蘿蔔當中最大的營養成分β-胡蘿蔔素是脂溶性的營養成分,只要吃飯時有吃了富含脂肪的食物,生吃和熟吃,β-胡蘿蔔素都能被吸收,關鍵是油脂和胡蘿蔔要在腸胃裡碰上。
以下這3種胡蘿蔔的吃法,能發揮胡蘿蔔的最大功效:
1、蒸著吃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范志紅建議,胡蘿蔔最好是蒸著吃。胡蘿蔔蒸熱后細胞變軟且通透性升高,當中的胡蘿蔔素能更好釋放,吸收利用率也會更高。
2、燉肉吃
國家二級營養師包紅紅認為胡蘿蔔適合燉肉吃。比如可以和牛羊肉一起燉煮,肉類的油脂能促使胡蘿蔔中β-胡蘿蔔素充分釋放,大大提高人體對胡蘿蔔營養的吸收率。
3、帶皮吃
註冊營養師李園園曾在認為,胡蘿蔔皮下的胡蘿蔔素含量最多,因而建議食用胡蘿蔔素時可以帶皮吃。
有人喜好胡蘿蔔,但也有人拒胡蘿蔔與千里之外。雖然胡蘿蔔抗癌的結論有待進一步考究,但值得肯定的是,胡蘿蔔中的膳食纖維、β-胡蘿蔔素等營養成分對身體大有益處,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一些。
參考資料:
[1]《最新研究發現,多吃胡蘿蔔,癌症風險降低20%,還能延長壽命》.醫諾維.2023-12-19
[2]《每天吃1根胡蘿蔔會發生什麼?視力真的會變好?免疫力真的會變強嗎?》.吃好每天三頓飯.2023-07-04
[3]《它是餐桌上的“小人參”,每天吃癌症風險大大降低!可惜很多人沒吃對……》.健康時報.2024-01-04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