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病房內,因車禍癱瘓近兩年的病人,靠“意念”指揮機械臂成功握起水杯;山東濟南某科技公司的實驗室里,測試人員頭戴腦電波採集設備,在不使用雙手的情況下,靠“意念”控制著無人機穩定飛行……
當“意識流”轉化為可傳輸、可解讀的“數字信號”,腦機介面這項被譽為“21世紀最具顛覆性的技術”,正在掀起一場碳基和矽基的融合變革。
從科幻走進現實
應用場景加速落地
進入21世紀,隨著腦電信號處理、機器學習演算法、硬體小型化等相關技術的革新,腦機介面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各類應用場景正加速從科幻走進現實。
中國電信研究院戰略發展研究所二級分析師王娜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腦機介面在應用領域呈現出醫療引領、多場景拓展的發展特點,儘管當前技術仍處於早期階段,但已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25年腦機介面產業藍皮書》,全國腦機介面下游應用解決方案企業中,醫療領域佔比達56%。
王娜介紹,在醫療健康領域,腦機介面技術可以將患者大腦意圖轉化為計算機指令,應用於精神狀態識別和預警、大腦資訊與外部設備的交流和控制、運動能力康復和重建等方面;在教育領域,腦機介面可以有力推動教學個性化發展,相關技術可應用於注意力訓練、認知能力評估、特殊教育支持等場景;在文娛領域,腦機介面提供了新型交互體驗,湧現出“意念”操控滑鼠玩遊戲、可表達情緒的服裝設計等創新形式。
市場規模高速增長
新賽道帶來新機遇
賽迪顧問今年2月發佈的《中國腦機介面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顯示,2024年我國腦機介面市場規模達32億元,增長率為18.8%。預計到2027年,我國腦機介面市場規模達到55.8億元,增長率為20%。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我國非植入式腦機介面市場規模為26.3億元,佔整體市場規模的82%。非植入式腦機介面具有安全、無創的優勢,受眾群體更廣泛,應用場景更豐富,發展潛力巨大。“這類腦機介面極大地拓展了人機交互的可能性,將為通信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王娜表示。
首先,腦機介面對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腦機介面在即時交互和遠端控制的複雜場景中,對低時延、高可靠性的腦電信號傳輸需求逐漸凸顯。通信行業可持續優化5G/6G、Wi-Fi、藍牙等技術,為實現高效、精準地控制和反饋提供傳輸支援。
其次,AI提升了腦機介面系統的操控精度,將帶動邊緣雲推理服務發展。通信行業可提供邊緣計算節點與雲傳輸服務,為更快、更精確的運動推理,更“人性化”的大腦意圖表達夯實技術底座。
最後,消費級應用場景不斷豐富,有利於通信行業新興業務的拓展。隨著腦機介面的商業化路徑逐漸顯現,通信企業可前瞻研發面向腦機介面的新型通信解決方案,在醫療、教育、娛樂等傳統領域激發新業務增長點。
技術+政策雙輪驅動
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腦機介面在我國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迅猛。2017年和2018年,類腦智慧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相繼成立,有力推動了腦機介面技術的創新和發展。2021年,我國啟動“腦計畫”,將腦機介面的開發和應用推向全新階段。目前,我國是開展腦機介面科研專案最多的國家之一,截至2024年,我國腦機介面產業累計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達2276項,企業發明專利申請在全球佔比超過50%。
近年來,一系列政策春風為腦機介面產業發展帶來重大利好。工信部等七部門於2024年1月發佈了《關於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腦機介面被列為十大創新標誌性產品之一,並要求圍繞腦機介面、量子資訊等專業領域制定專項政策檔,形成完備的未來產業政策體系。在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腦機介面創新發展與應用論壇”上,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長杜廣達表示,工信部未來將會同有關部門發佈《關於推動腦機介面產業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推動各方形成合力,共促腦機介面產業創新發展。
與此同時,多省市也在積極布局和引導腦機介面產業高質量發展。北京市、上海市於今年1月先後發佈了《加快北京市腦機介面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5—2030年)》和《上海市腦機介面未來產業培育行動方案(2025—2030年)》,明確了推動腦機介面產業發展的關鍵舉措和長期目標。3月底,湖北省在全國範圍內率先為腦機介面醫療服務定價,明確了侵入式腦機介面置入費、侵入式腦機介面取出費、非侵入式腦機介面適配費三項收費標準。
腦機介面作為新質生產力和未來產業的典型代表,已展示出強大賦能潛力和廣闊發展前景。但是,王娜也在採訪中特彆強調了“構建多層次的安全防護體系”的重要性。她呼籲:“應儘快探索建立腦機介面數據治理規範,積極推進行業標準制定,重點關注腦機介面帶來的新型倫理問題,通過建立可信賴的數據保護機制,確保技術發展始終以人為本。”
【來源:人民郵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