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域極具影響力的高峰論壇,這場盛會彙聚百余位政產學研界代表,共話行業未來。
在專家學者以及政府的高度上,基本上是對當前汽車產業格局針砭時弊。到了車企方,幾乎無一例外都在介紹企業最新產品,事後被不少媒體調侃“彷彿是大型宣講會”。
這背後是一張張或焦慮或緊迫的臉。自2014年算起,中國新能源車企已經走過了十年,行業的競爭規則從當初的“燒錢換市場”轉變為“盈利定生死”。當下的新能源車市,硬體利潤稀薄,生態協同成為新的價值高地,各家新勢力都通過擴展朋友圈尋求在行業中的合縱連橫,一步錯可能就是萬劫不復。
沒有專家能告知車企們路在何方,如何小鵬所言:“無人穩坐釣魚臺。”
造車新勢力 迎十年大考
論壇藍色背景板前,蔚小理三家掌門人再度合影。本次會議,三家的主題方向也頗為一致:除了汽車外,都在嘗試挖掘新的賽道。
自全國兩會起到現在,何小鵬始終在強調“飛行汽車”的未來。他表示,未來10—20年市場規模大概會達到當今汽車市場規模的3%—5%;全球汽車市場每年規模接近10萬億美元,以此類推,飛行汽車市場在未來20年可能會達到2萬億美元。李斌則表示,蔚來將投入600億元資金用於研發投入、管理經營以及換電網路和充電樁建設。李想還在論壇上重點介紹了理想的開源操作系統星環OS系統。“理想會比所有的傳統汽車廠商更懂得如何去做大型軟體,又比所有的互聯網公司更懂得怎麼去造一輛車。”他還提出未來將佈局三類機器人:L4級自動駕駛空間機器人、增強人類能力的機器人及人形機器人。
蔚小理的“切換賽道”,背後是汽車企業對“盈利”的焦灼。
幾乎是論壇的同一時間,各家新勢力先後發佈2024年全年財報:理想汽車營收1445億元,同比增長16.6%,連續兩年突破千億元。但由於低價車型L6佔比提升拉低了單車均價,疊加純電轉型投入以及超充網路建設,理想汽車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現狀。蔚來汽車2024年全年營收657.3億元,同比增長18.2%,但全年凈虧損再度擴大8.1%至224億元。2024年小鵬汽車凈虧損收窄44%,但依舊有57.9億元虧損——而這還是建立在大眾汽車提供的技術授權獲得超50億元的營收支持的基礎上。
3月9日,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再度表示:“淘汰賽還有3年,中國新能源車企最終可能只剩下7家。10年前中國大概有400家傳統車企,但現在大概還有40家。現在每兩個月就有一家品牌下行,基本上不(再)運營。行業併購整合過程非常快速。”蔚來創始人李斌近日表示,2025年第四季度“必須盈利”。如果按420億元的現金儲備和224億元的虧損來計算,蔚來汽車的現金流僅能支撐兩年。
三家的焦慮共同指向一點:中國造車新勢力,已經到了非生即死的最後關頭。
線上線下 多產業蓄勢待發
“無人穩坐釣魚臺”,也意味著“人人可上釣魚臺”。新能源汽車產業井噴式成長的同時,很多新的生態也在建立。
本次論壇上,首次發佈了《聚合型智慧產業發展報告》。
所謂聚合型智能產業是指一個由多個智慧技術領域交叉融合形成的綜合性產業生態。論壇指出:“基於人工智慧為技術底座的智能汽車、低空飛行器、具身智慧等在技術、產業鏈、管理方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根據具體場景的不同,共用基礎模型相同率可達70%~80%,高效推進各智慧終端發展。”
以低空飛行器為例,最為核心的電池、電機、電條等等,供應鏈有70%以上可以和新能源汽車做到共用。
這意味著,借助目前高速發展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可快速發展一系列智能產業,形成“研發—製造—服務”的全鏈條智慧化新生態。
此外,新能源汽車還帶動很多產業服務生長。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表示,現在汽車正在由購買製造轉向以使用為主的階段,在使用階段會創造大量的服務,帶動很多的業態的成長,這個市場規模初步估算也至少4萬億元,應該更加重視。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年底,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3140萬輛,但新能源汽車維修企業不到2萬家,全國僅30%的汽車維修點具備“三電”維修資質。這樣的供需缺口正在驅動後市場服務鏈、生態鏈不斷升級。
原標題:《2025年電動汽車百人會啟示:未來“無人穩坐釣魚臺”》
欄目主編:李吉 文字編輯:闞靜雅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丁楠
【來源: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