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福州的張竹(化名)因 咳嗽、咳黃痰
前往社區醫院就診。
經診斷, 張竹被確診 為急性支氣管炎, 醫生為他開具了頭孢克肟和複方右美沙芬糖漿進行口服治療。
(網路圖)
5天后,張竹咳嗽咳痰的癥狀明顯改善,然而,他卻莫名出現發熱癥狀, 體溫最高達到 39.2℃,並且後背部出現了暗紅色皮疹 。於是,他急忙前往福建省級機關醫院急診科檢查,卻 未發現明顯異常 。
陳文台副主任醫師根據張竹的用藥史, 考慮可能是抗生素導致的藥物熱,便讓他停用抗生素 。之後,張竹的 體溫很快恢復正常,皮疹也隨之消失。
福建省級機關醫院藥學部主管藥師蘭煥表示,臨床上藥物熱並不少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的一份綜述中指出,約3%-7%的 住院患者發熱與藥物相關 。但由於缺乏標準的診斷方法,容易誤診。
(網路圖)
什麼是藥物熱藥物熱是指 由治療藥物引起的發熱 ,且已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發熱, 其關鍵特徵是停葯後熱退 。
“藥物熱”的發生是因為人體對某些藥物產生的異常免疫反應,通常在服藥后5-10天出現。它就像 身體對特定藥物發出的"抗議信號": 當免疫系統誤將藥物視為入侵者時,就會啟動防禦機制導致發熱。
哪些藥物易“惹火上身”1、抗生素(尤其是青黴素類、頭孢類)
2、抗癲癇藥物(如苯妥英鈉)
3、抗結核藥(利福平、異煙肼)
4、化療藥物(順鉑、博來黴素、柔紅黴素)
5、部分降壓藥和抗心律失常葯(氫氯噻嗪、肝素、呋塞米)
6、其他:別嘌醇、葉酸、甲狀腺素、丙硫氧嘧啶、甲氧氯普胺等
藥物熱的四個關鍵癥狀1、體溫多在38℃-40℃之間
2、發熱與用藥時間密切相關
3、可能伴隨皮疹、關節痛
4、常規退燒藥效果不佳(但需醫生排除感染等其他原因)
遇到藥物熱怎麼辦1、立即記錄:記錄用藥清單和發熱時間線
2、不要自行處理:隨意停葯可能影響治療
3、及時就醫:醫生會評估是否需要停葯
4、替代治療:醫生會調整用藥方案
預防有妙招1、就診時主動告知藥物過敏史
2、新藥使用後密切觀察3-7天
3、避免同時使用多種非必要藥物
4、長期用藥者定期監測體溫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請立即就醫1、 高熱持續超過24小時不緩解
2、伴隨呼吸困難、嚴重皮疹
3、意識狀態發生改變
更多用藥問題
可以上 “ 福建衛生報健康+ ”小程式
1V1免費諮詢三甲醫院藥師
↓↓↓↓
現在刷到我們全憑緣分
大家記得設置星標
關注精彩內容不迷路~
福建衛生報全媒體 記者:朱曉潔
通訊員:陳宇娟
編輯:小楓
審核:黃美輝、陳靜
分享 收藏 點讚 在看【來源:福建衛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