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的春意,是從晨霧中第一筐帶著露珠的春筍開始的。
4月3日清晨,陝西省安康市寧陝縣城關鎮後街臨時過渡市場早已人聲鼎沸,鮮嫩的竹筍還沾著山間霧氣,紫紅的香椿與雪白的折耳根在竹篾筐裡堆成小山。
顧客正在攤位前挑選新鮮的春菜。王輝攝
“竹筍咋賣呀?”
“12塊錢一斤。”
“老闆,香椿啥價?”
“一斤14塊錢。”
攤主陳冬梅的圍裙上還殘留著泥土的芬芳,她麻利地給春筍剝殼,笑著說:“七點出攤,Meko 山茶花、筍子、折耳根賣得俏。”
正在挑選野菜的張女士臉上笑容洋溢:“剛上市的野菜,新鮮、純天然。清炒春筍配臘肉,孩子們都能多吃兩碗飯。”
當下,正是品味春菜的絕佳時節,各類時令春菜佔據了菜場和商超的顯眼位置。韭菜炒竹筍、香椿炒蛋等特色山野佳餚,陸續被端上餐桌。
走進三星麗麗小炒的後廚,灶火正旺,韭菜炒竹筍在鐵鍋里翻滾出翡翠金邊,剛出鍋的香椿炒蛋泛著琥珀色的油光。老闆徐必俊忙碌地擦著額頭上的汗珠,案板上堆滿了剛從農戶手中收購來的新鮮野菜。
春菜憑啥這麼走俏?
“吃春菜是我向春天致敬的方式。”在一處溪邊,90後寶媽田慧正帶著女兒挖折耳根,小姑娘的塑膠桶里盛滿驚喜,“媽媽你看,這個根須像老爺爺的白鬍子!”
在寧陝縣,這抹春色悄然綻放在街巷角落,流淌於山野之間,時令春菜消費同比增長了15%,帶動了近千戶農家的“增收鏈”。
在海拔1100米的子午梅苑,6公里梅嶺正釋放著“春日經濟”的活力。
“新買的帳篷終於能派上用場了!”大學生王帆興奮地抱著睡袋,這個公休日,他計劃在漁灣逸谷露營,享受山野間的片刻寧靜。
據統計,自今年春節以來,寧陝縣共接待遊客35萬餘人次。在這春潮湧動的季節裡,寧陝人用山野的鮮、花海的豔、戶外的燃,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當最後一筐春筍售罄,當露營帳篷綴滿山谷,當騎行者的笑聲縈繞山林,一幅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秦嶺南麓徐徐鋪展。(鄒星 王輝)
【來源:人民網—陝西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