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投資的曠野視角
更新于:2025-04-06 07:55:24

來源:經濟日報

如何將投資從冰冷的數位與圖表中剝離,賦予其人文溫度與地理廣度?在《曠野人生》一書中,知名投資家吉姆·羅傑斯通過分享其全球投資冒險經歷,向人們展現出投資的全新視角。

羅傑斯的投資邏輯始終圍繞一個核心詞:變化。他認為,真正的投資機會蘊藏於“價格低廉且正發生積極變化”的領域,而這種變化需通過實地考察與獨立思考才能捕捉。例如,他提到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的崛起並非偶然,而是基於對改革開放政策的敏銳觀察。

這種“變化驅動”的理念與巴菲特“長期持有偉大公司”的經典策略形成對比——羅傑斯更傾向於在巨集觀趨勢中尋找早期信號,而非僅聚焦微觀企業分析。因此,他特彆強調“遠離雜訊”的重要性,反對盲目追逐市場熱點,尤其是“不要在週六晚上跑去酒吧聽小道消息”。這種獨立判斷的能力,正是其穿越20世紀90年代全球動蕩市場的生存法則。

《曠野人生》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將經濟分析與冒險敘事交織。羅傑斯駕車穿越52個國家的經歷,本質上是一場“經濟田野調查”。例如,他在非洲目睹的貧困與潛力並存的矛盾,在南美洲經歷的政局動蕩與資源富集的雙重性,均轉化為對新興市場投資邏輯的深刻洞見。

書中對中國的描述尤其值得關注。羅傑斯在1984年首次訪華後,便預判其將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引擎。他通過親歷中國農村與城市的變遷,指出“中國的崛起並非線性,而是螺旋式上升”。這種基於實地觀察的結論,與西方主流媒體對中國的刻板印象形成鮮明對比,也為國際讀者提供了更立體的認知視角。

當羅傑斯駕車穿越中國時,他看到了一個截然不同的國度。“我看到的中國人聰明、勤勞,有抱負且自律,他們重視子女教育。我意識到,中國擁有長期輝煌成就的歷史,是因為它擁有聰慧的人民。”羅傑斯表示,在世界歷史上,羅馬輝煌過一次、埃及輝煌過一次、英國輝煌過一次,而中國是唯一一個曾三四次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

羅傑斯認為,新興市場的投資充滿機遇與挑戰。一方面,他承認,和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國家的制度與法律沒有那麼成熟,一些人會“鑽空子”;另一方面,他也認為,正是因為大環境不夠完善,才更容易出現被低估的標的,而這正是價值投資者的機會所在。

羅傑斯將環球旅行定義為最好的教育,認為實地考察能破除固有偏見,揭示真實的經濟圖景。他在西伯利亞的荒原中看到資源開發的潛力,在非洲的動蕩中察覺基礎設施投資的缺口。這種“用腳丈量世界”的方式,與學院派依賴數據的分析形成互補,也為當代投資者提供了方法論啟示:在資訊過載的時代,親身感知比二手數據更具穿透力。

可以說,《曠野人生》不僅是一部投資指南,更是一份關於勇氣的宣言。羅傑斯的“曠野哲學”呼應了當下年輕人對“軌道人生”的反思——無論是選擇“提前退休”的生活方式,還是通過投資實現財富與精神的雙重自由。在全球經濟格局劇變的今天,這種將人生冒險與財富創造深度融合的理念,或許正是破解“麵包與夢想”困境的金鑰。(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孫昌岳)

【來源:中國經濟網】

桂鐘高速建設忙
桂鐘高速建設忙
2025-04-05 23:20:04
文物里的中國精神
文物里的中國精神
2025-04-06 01:1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