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一日之際在於晨,而在早上起床的時候,多做一些有利於養生的事情,往往會對自身的健康及壽命帶來諸多積極作用,但也有不少人,明知道自己在早起后所做一些事情會不利於身體健康,卻仍然存在僥倖心理,不願意及時糾正,最終只會讓自己的健康情況大大受損。那麼,在早上起床后,究竟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呢?
一、早起后,經常做這三件事,會影響自身健康及壽命
1.起床后就吸煙
對於很多煙民來說,早上起床后,若是不點上一根香煙,可能就會覺得渾身不得勁兒,只有及時感受到來自尼古丁的刺激,才能讓自己儘快地清醒過來。
但大家要知道的是,吸煙本就是不利於身體健康的行為,而在早晨起床后立即吸煙,往往會使身體吸入更多香煙中的有害成分,進而增加對肺部組織的傷害,久而久之,誘發一系列肺部疾病的風險也會大大增加。
2.立馬吃東西,喝冰水
人體在經過一整晚的休息調整后,胃內儲存的食物早就已經消化殆盡了,所以,在早晨起床時,絕大多數人都會感到強烈的饑餓感,於是便會立即進食。
但實際上,人在剛醒的時候,腸胃等器官並沒有完全準備好開始工作,此時,胃液的分泌量也較低,如果在這個時候立即攝入食物,尤其是一些不易消化的食物,就很容易對腸胃健康造成影響,久而久之,還可能會被一系列胃病盯上。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人在早起後會立即喝水,甚至是直接攝入冷飲,但大家要知道的是,這種行為也是非常不利於胃部健康的,胃黏膜很容易在此情況下受到刺激,同時還可能會出現腹痛、腹瀉等多種癥狀。
3.早起后,立即空腹出門運動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每天早上都醒得比較早,並且還有出門晨練的習慣,雖然這看起來是非常養生的,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尤其是當室外溫度較低時,空氣品質往往不算太好,這時早起出門運動,就會導致所吸入的空氣對肺部造成刺激,尤其是對於肺部功能本就不算太好的人來說,影響往往更大。
此外,空腹出門運動還會對自身的血糖水準造成影響,這對於獨自出門運動且本就存在血糖疾病的中老年人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二、早起后是養生的黃金時間段,按順序做好以下4件事,更有利於健康
1.醒後先別著急起床,先躺著調整一兩分鐘
早上醒來後猛起,並不是一個有利於身體健康的好習慣,特別是對於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來說,在早上醒來后,最好先在床上躺一會兒,適當活動一下肢體,以此來促進身體的血液流通,避免因迅速起床引起身體不適。
2.喝杯溫開水
起來后,大家可以先喝一杯溫熱的水,在解渴的同時,還能夠給身體及時補充水分,促進身體的代謝。在喝水的過程中,切記不要過快、過猛,飲水量保持在200毫升左右就可以了。
3.排便
建議大家在每天早上起床后,都養成一個定時排便的習慣,這對於呵護腸道健康來說,是非常有好處的,即便此時並沒有便意,也可以蹲下來嘗試一下,這對於存在排便障礙以及便秘問題的人群來說,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效果。
4.疊被子
很多人都覺得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應該就是疊被子,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如果起床后立即將被子疊起來,那麼在床被溫度較高的環境下,就很容易滋生細菌,因此,建議大家在處理完以上這些事情后,再來疊被子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