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進入三伏天之後,天氣持續35度高溫,人整天都提不起勁來,不想吃飯,只想待在空調房裡吹空調。路旁的各種植物在太陽的炙烤下,萎靡不振,奄奄一息。怪不得我們的老祖宗一到夏天就要避暑、防暑、解暑,可見他們早已瞭解三伏天的威力。
今天筆者就來給大家分享一種夏季特有的一種野菜,這種植物喜歡生長在沙灘或者鹽鹼地,外形就像剛發苗的小松樹,葉子線形,它就是鹼蓬。我們如果食慾不好,可以嘗嘗這種生長在苦寒之地的極品野菜。
認識鹼蓬、了解鹼蓬
鹼蓬,又稱鹽蓬、鹼蒿子、鹽荒菜、荒鹼菜、鹽蒿子、鹽蒿,它是莧科、鹼蓬屬一年生的草本植物。這種植物和很多植物不同,它喜歡生長在極其惡劣的環境,如沙漠、鹽鹼地。不管是對於人還是植物亦或者是動物,鹽鹼地、沙漠都是貧瘠的地方,但是鹼蓬卻能在這裡生長的極好,給這裏帶來一抹綠,可見鹼蓬至少生命力是非常頑強的。
鹼蓬這種植物非常有意思,它長出來的幼苗,非常像小松樹,特別是葉子和松針長得極為相似。但是它的植株並不高,通常不會超過1米,它的莖是直立的,有棱,上部分是綠色的,還有分枝,下部分則是紅色的。葉子細長,肉質,看上去像松針,尖端尖銳。它的花期在6月到8月,現在正值鹼蓬的花期。
鹼蓬的花生於葉腋,單生或者2到5朵,呈聚傘花序。鹼蓬的果期秋季,果實扁球形,種子黑色。在明朝《救荒本草》中就有收錄這種植物,並詳細記錄了它的形態特徵,書中寫到:“鹼蓬莖似落黎,亦有淺楞,葉似蓬而肥壯,比蓬葉亦稀疏。葉莖間結青子,極細之,鹼地多有之”,說的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鹼蓬。
鹼蓬沒有牡丹的華美,也沒有茉莉、薰衣草的芳香,但是鹼蓬卻是值得歌頌的。它執著而又強大的生命力,給荒蕪的沙漠以及寸草不生的鹽鹼地帶來的生命的氣息。目前這種植物在我國各地均有分佈,喜歡生長在海灘、鹽鹼地,田間地頭乃至路旁也能生長。不挑土質不挑環境。
鹼蓬的食用價值
鹼蓬也叫黃席菜、黃蓿菜、 皇須菜 、龍鬚菜,它是是食用的,而且是夏天極其美味的一種野菜,如果夏天我們沒有食慾可以試試。它最經典的吃法有兩種,一種是用來包包子或者包餃子了,做法和平時的做餃子、包子一樣。還有一種吃法就是涼拌了,將新鮮採摘回來的鹼蓬焯水之後,油鹽調食即可。明朝《救荒本草》就詳細記載了鹼蓬的食用方法,可見在古代人們也是非常熱衷吃這種野菜的。
鹼蓬不僅美味,它的營養價值也非常的高。據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鹼蓬中富含的粗蛋白質、胡蘿蔔素、維生素以及鋅、硒、碘、β胡蘿蔔素等微量元素。其中胡蘿蔔素要比普通的蔬菜高出近40倍,可見鹼蓬的價值是極高的。事實上鹼蓬在很多超市都有售賣,10多塊錢一斤,是夏季非常受歡迎的一種時令野生蔬菜。沒有吃過的可以試試,做法簡單。
鹼蓬的藥用價值
鹼蓬食藥兩用,它除了可以作為野菜食用之外,同時它也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有數百年的藥用記載。鹼蓬以全草入藥,一般夏秋季季節採割地上部分的全草,曬乾或者鮮用,有清熱、消積之功。在《綱目拾遺》中就有記載:“鹼蓬清熱,消積,瘰疠、腹脹”。
可見鹼蓬不僅生態價值巨大,它的食用和藥用價值也是極高的,農民朋友瞭解了嗎?如果我們在野外遇到這種野菜,那麼不要錯過。或者也可以種植些,來年就可以吃到這種美味的野菜了。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寫到這裡了。大家對於鹼蓬瞭解了嗎?你吃過鹼蓬嗎?在你的家鄉有鹼蓬這種植物嗎?大家有什麼想說的,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您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