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瀋陽日報
本報訊(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謝飛燕)4月12日,“光陰的褶皺——從陶罐煙火到金飾流光”專題講座在瀋陽博物館舉行,帶領觀眾踏上縱貫八千年的古易州文脈探索之旅。
本次講座由1986年出土的大北城宋遼金銀器窖藏展開,400余件金飾、銀器,如金覆盂形器、金五佛冠、獅鈕銀執壺、金包青金石慈姑葉耳環等,它們的精工細作既體現了宋代雅韻,也透露出遼代草原氣息。尤為珍貴的滿池嬌紋金梳,以嬰戲紋、纏枝紋與鴛鴦蓮紋演繹“嬰戲蓮塘”的吉祥寓意,成為研究宋遼社會風貌的重要實證。目前,部分窖藏珍品正在瀋陽博物館三樓展廳展出,觀眾可以親臨體驗宋遼貴族生活中兼具草原豪情與中原雅韻的華美氣象。
與此同時,此次講座與瀋陽博物館常設展覽形成深度呼應,瀋陽博物館內展出的遼代金面具、白釉黑彩梅瓶等珍品,與易縣窖藏金銀器共同勾勒出宋遼文明互動圖景。另外,“瀋陽源流”陳列中的戰國貨幣、戰國墓葬出土文物,亦與燕下都遺存形成跨越地域的文化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