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上午,張阿姨在小區里碰到鄰居李嬸,兩人聊起各自的早餐習慣。
張阿姨得意地說:“早上泡杯茶,再來兩塊桃酥,真是享受!”
李嬸卻一臉擔憂:“你可要悠著點,我那次就是吃糕點吃得胃不舒服,差點進了醫院。”
一旁的路人聽後也紛紛插嘴:“桃酥、奶油蛋糕、油炸糕點……這些東西不是最容易傷胃的嗎?”
張阿姨聽了心裡犯嘀咕,難道這些她最愛的糕點真的不健康嗎?
糕點確實是許多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尤其是老年人,總喜歡搭配茶飲作為日常零嘴。
然而,你可知道,看似美味的糕點背後,卻暗藏著許多讓胃“受傷”的秘密?
桃酥真的最傷胃嗎?
桃酥,這種看似溫和無害的傳統點心,幾乎是許多老年人下午茶的標配。
酥得掉渣的口感,加上甜而不膩的味道,簡直讓人一口咬下去就停不下來。
但其實,桃酥並不像它的名字那麼“溫柔”。
2020年,《中國食品科學》期刊發表了一篇研究,探討高油高糖食品對胃部健康的影響。
研究團隊選取了桃酥、奶油蛋糕和油炸糕點,模擬人體消化環境,檢測它們對胃酸分泌的刺激。
結果顯示,桃酥引發的胃酸分泌增幅高達30%,僅次於油炸糕點。
為什麼桃酥對胃的影響會如此明顯?它的秘密就在於“高油高糖”的特性。
桃酥的製作過程中,會加入大量豬油、黃油或植物油,再搭配麵粉和糖調和烘焙。
根據實驗,每100克桃酥的脂肪含量高達30%,糖分佔比超過40%。
這些高熱量成分進入胃后,需要胃分泌更多的胃酸來完成消化。
這種“高強度工作”長期下來會削弱胃黏膜的保護能力,進而引發胃部問題。
為什麼老年人更易受傷?桃酥的酥脆口感對老年人其實不那麼友善。
隨著年齡增長,許多老年人牙齒鬆動甚至缺損,嚼硬質糕點可能加劇牙齒磨損。
更重要的是,老年人的胃黏膜比年輕人更脆弱,過量的胃酸分泌會直接刺激胃壁,導致胃痛、胃脹甚至胃炎。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老年人必須與桃酥“絕緣”。
偶爾搭配茶水,適量食用一兩塊,問題並不嚴重。
但若把桃酥當成每日必備零嘴,胃遲早會“受不了”。
奶油蛋糕
奶油蛋糕是許多人心中的“幸福美食”,無論是生日慶祝還是節日聚餐,總少不了它的身影。
然而,這看似美好的糕點卻是胃部健康的一大“敵人”。
2018年,《國際營養與食品健康》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高脂肪食物(如奶油)對胃部的消化負擔明顯增加。
實驗中,研究人員讓志願者每天食用50克奶油蛋糕,連續兩周后,有45%的人出現胃脹、反酸等不適癥狀。
這是因為奶油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酸,這種物質需要較長時間消化分解,導致胃部長時間處於“負荷工作”狀態。
同時,奶油蛋糕的糖分含量也不容忽視。
高糖食品會促使胃酸分泌,進一步加劇胃部的不適。
更嚴重的是,對於患有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的人群,過量食用奶油蛋糕可能刺激潰瘍面,延緩癒合。
奶油蛋糕不僅傷胃,還對代謝系統造成負面影響。
其升糖指數高,長期食用容易導致血糖波動,引發代謝問題,如肥胖或糖尿病風險的增加。
特別是老年人,本身新陳代謝速度減緩,攝入高糖食品更容易讓身體“超載”。
想解饞時,可以選擇全麥蛋糕或天然甜味食品,如紅薯代替奶油蛋糕,既滿足味蕾,又減少對胃的傷害。
油炸糕點
油炸糕點的酥脆口感讓人欲罷不能,但它的危害卻可能是所有糕點中最大的。
反式脂肪酸的威脅
油炸糕點在製作過程中,由於高溫油炸,不僅保留了大量油脂,還會產生反式脂肪酸。
這種物質進入胃后難以代謝,會刺激胃酸分泌,同時延長胃的消化時間,導致胃部負擔成倍增加。
2019年,一項國內實驗表明,長期食用油炸食品的人群中,胃炎的發病率高達30%,遠高於普通人群,這與反式脂肪酸的長期積累有關。
高溫加工產生的有害物質
油炸糕點還可能在加工過程中產生丙烯醯胺等有害物質。
研究顯示,這些物質不僅對胃有直接刺激性,長期攝入還可能對其他器官(如肝臟、腎臟)造成隱形傷害。
除了對胃的直接傷害,糕點還可能通過其他途徑影響身體健康。
例如,陳年月餅容易黴變產生黃麴黴毒素,這種毒素對胃腸和肝臟的損害不可逆。
高油高糖的糕點還會加速血管老化,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如何選擇健康的零食?
即便糕點問題多多,也不意味著我們必須完全拒絕它們。
關鍵在於科學選擇和適量食用。以下是幾種健康零食的替代品:
蒸紅薯:天然甜味,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於胃腸蠕動。
糯玉米:易消化,適合老年人。
堅果(原味無添加):如核桃、杏仁,富含健康脂肪。
全麥製品:如全麥麵包或餅乾,低糖低脂,對胃友好。
糕點雖美味,卻並非人人適合。
尤其是桃酥、奶油蛋糕和油炸糕點,這三種看似無害的食物對胃健康的威脅不容忽視。
但健康飲食並不意味著完全拒絕美食,而是要學會適量、搭配、科學選擇。
下次當你面對一塊誘人的糕點時,不妨停下來想一想:這是在滿足味蕾,還是在透支健康?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