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爺喝酒特別豪爽,平常身邊的朋友都喜歡帶著他一起去喝酒。
去年,他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稱堅持喝酒比堅持運動對身體好,更容易獲得長壽。自那之後喝起酒來更是一發不可收拾,一周至少有5天晚上在酒桌上。
大約在三個月前,劉大爺發現自己經常莫名出現腹痛癥狀,且臉色也越來越黃。這讓他覺得情況不對,去醫院檢查后被確診為肝癌,且已經發展到了晚期。
這個結果讓他難以接受,不是說喝酒對身體好嗎?自己怎麼還喝出來了問題?
一、美國大學耗時15年研究:適度喝酒或比運動更能長壽?
美國加州大學的神經學家Claudia Kawas曾進行過一項研究,研究對1700名年齡在90~99歲的老年人進行了為期15年的調查。
通過分析發現,每天喝一兩杯葡萄酒/啤酒的老年人,可降低18%的過早死亡風險。而每天運動15~45分鐘的人,過早死亡風險僅下降11%。
對於這個結果,研究人員Claudia Kawas表示沒有“科學解釋”,但她堅信適當飲酒可起到延年益壽的作用。
此外,研究結果發現其他因素也可以延年益壽,如老年人的整體健康情況也可以通過人體基因決定,每天為日常愛好忙碌2小時的參與者過早死亡風險降低21%。
研究表示,影響長壽的因素有很多,如基因遺傳、生活習慣等,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影響壽命的秘密。所以,還是不能盲目通過飲酒來獲得長壽。
二、978萬人研究:“常喝小酒”比“偶爾喝大酒”更傷身
《歐洲心臟病學雜誌》上刊登了一項由韓國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的研究,研究對978萬人的相關數據進行了分析。
在2009年研究開始時,所有受試者都沒有罹患房顫。之後,研究人員對受試者的飲酒數據進行了調查,並追蹤房顫的發生情況。在2017年時,匯總分析后發現,每周的飲酒次數是導致房顫發生的主要風險因素。
具體來看,相較於偶爾喝多的人群,每天飲酒的人群罹患房顫的風險更大,每周飲酒≤1次的受試者罹患房顫的風險最低。一周內,飲酒量每增加1ml,房顫的發生風險會提高2%。
三、《柳葉刀》:喝酒的安全量,就是一滴都不喝!
《柳葉刀》雜誌發佈的一項全球疾病負擔數據顯示,喝酒不會給健康帶來任何的受益。
在全球範圍內,導致15~49歲的中青年男性死因中,飲酒排名第一。即便是少量的飲酒,也就增加身體的患病風險,飲酒沒有所謂的安全量,最佳的飲酒量應該為0!
我國膳食指南推薦的是成年人每日飲酒量應<25g,但這並不是說明這個量的飲酒就健康。而是在非喝不可的情況下,可以參照這個數值來飲酒。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於康教授也曾公開發表講話,一些所謂的適度飲酒有益健康的說法,都沒有足夠的科學依據。對健康最好的做法,應該是滴酒不沾。
四、身體出現這6個信號,再繼續喝酒就是在送命
對於一些本身身體存在不適癥狀的人來說,日常繼續喝酒會惡化癥狀,還可能會威脅生命安全。
1、面色發黃
這是肝臟受損的信號之一,由於肝臟功能受損,導致體內的膽紅素代謝異常,大量的膽紅素隨著血液流向全身,會引起全身性的黃疸表現。繼續飲酒會進一步加劇肝臟功能的受損,威脅健康。
2、關節疼痛
關節疼痛是痛風的典型癥狀之一,本身罹患痛風的人群,飲酒會進一步加重癥狀,尤其是不能喝啤酒。否則會導致體內尿酸的排出出現障礙,導致病情發作、加重。
3、胃部不適
胃部出現疼痛、反酸以及噁心等癥狀時,都是在提示胃部功能異常,沒有及時停止飲酒,還可能會誘發胃潰瘍、胃出血等病症,嚴重時會危及生命。
4、胸部不適
身上出現了頭暈、心悸以及胸悶等癥狀,很可能是罹患了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此時還繼續飲酒的話,很可能會引起心腦血管意外發生。
5、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身上最為典型的癥狀就是多飲、多尿、多食以及體重減輕,這類患者繼續飲酒,會導致胰腺功能持續損傷,容易導致血糖控制不良,誘發一系列的併發症出現。
6、腹部不適
腹部存在絞痛、胸悶等癥狀,同時伴有冒冷汗、畏寒等癥狀,還持續飲酒的話會對膽囊帶來刺激,容易誘發急性膽囊炎。
飲酒對於健康而言百害而無一利,一些號稱飲酒有益健康的說法,完全是偽科學,對此不能輕信。
參考資料:
[1]《一項涉及978萬人的研究告訴你:“常喝酒”比“喝大酒”更傷身》.生命時報.2019-12-17
[2]《少量喝酒有益心血管健康?37萬人研究發現:根本不存在!》.健康時報.2022-03-29
[3]《對於長壽,喝酒的效果優於運動?》.運動科學論壇.2018-02-26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